
当孩子们缺少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迷失自己的方向时,她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当孤寡老人需要温暖和亲情时,她伸出双手勾勒出她们心中最暖的夕阳;当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遭到威胁时,她不畏惧,且不屈不挠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3年的时间里,她走遍社区的每一寸土地,记下社区里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她叫陈昱烨,是我校2008年法学毕业生,湖南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她将心中的苦累与汗水化为了追求梦想、执着奋斗的催化剂。她说,村官就是她的事业,用心经营便是生命最耀眼的价值。
用真诚为群众办实事
刚任长沙县春华镇春华社区的书记助理时,陈昱烨习惯用“您好”等标准普通话敲群众们的家门,得到的总是标准答案似的“什么事”。在农民群众眼里她像是肚子里多点墨水的洋娃娃。经历一次次的冷言冷语后,她了解到当地的语言习惯,慢慢学会了用接地气的“娭毑”、“嗲嗲”这类农民熟悉的方式交流,让每日课“常串门、走基层”更有效果。
在走访中,她渐渐明白作为一名“村官”,走访只是第一步,要真正融入他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融在一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她说。比如,她发现社区里有部分待业青年,整天无事可做,时间久了给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此,她提出了“分区设点,多点辐射,串点成面,全面提升”的方案,通过发挥各区域团组织的先进性,实现了对社区青年的有效管理和学习引导。
在一个雨天,她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背着破旧的书包,撑着老式雨伞。经过走访了解到她父母都是年过半百的农民,姐姐很早就辍学在外打工补贴家用。父母为了让她多读一点书,那台21寸的老式电视机成为家里最值钱的家用电器,住的房子是风雨飘摇的丁字型土砖房。这些深深牵动她的心,因为她知道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不止一个。于是她在社区倡导组织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带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捐助。一方面广泛发动社区青年、亲朋好友捐献,积极寻求当地有影响的企业、工厂进行支持;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在当地造成了积极的反响。自基金会成立以来,一共帮助了34位贫困学子,资助金额达4万元。
在上任初期,陈昱烨组织青年志愿者去慰问镇敬老院老人们,为她们送去了棉鞋、围巾、电烤炉、棉被等生活用品。一位孤寡老人用她苍老却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拉住她的手,要求合唱一首《常回家看看》,在还没有开口唱歌时,老人就流下了眼泪,她一头栽进老人的怀里,抱紧老人,对她说:“我就是您的亲女儿,我一定会经常来看望您的!”后来,她几次去看望老人。一次,老人见到她就把她拉到房间里面,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的糖果,把糖果放在她的手上,悄悄地说:“这是上次别人给我的,我一直舍不得吃,留着等你来给你吃……”浓浓的亲情,让她亲身感受到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与价值。
不服输的冲劲
作为长沙县最年轻的社区支部书记,这位80后大学生村官,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
2011年,陈昱烨被调至湘龙街道湘郡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尽管有前两年的经验,但是面对陌生复杂的环境,繁多的工作使她倍感压力。
新社区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办公场所问题,她穿梭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做着前26年没有做的事,找门面、谈价格,历时2个月时间,社区挂牌正式成立。当社区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各项工作有序铺开的时候,社区居民们对湘郡社区的存在感到很疑惑,更担心何况是一群80后的青年人在管理着社区。“她们行不行?”“能办实事吗?”面对社区群众的怀疑,她号召全体社区干部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您好”“请喝茶”“有什么需要帮助”“欢迎您常来社区坐坐”等等一系列的亲切语言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开场白,让来办事的居民感受到微笑服务,体会到真诚用心,体验到社区是家的感觉。一段时间后,她们的热情感动了居民,人们开始积极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工作建议。
去年3月,以红树湾小区为代表的部分居民到湘郡社区反映需要有一个公共的健身场所。于是,陈昱烨亲自带队,花了一周的时间实地考察辖区内各小区的具体情况,并且召开居民座谈会,了解居民的实际想法。根据社区收集上来的资料讨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后,在街道的支持之下,社区决定首先启动红树湾小区文化苑建设。但正如事先想象的那样,工作中总是充满了艰难。该小区大多数居民是空巢老人、离退休老干、拆迁户和流动人口等,情况比较复杂。加上选址是楼栋架空层,它的所有权属于该栋业主,封闭架空层建设小区活动中心需要征得本栋业主同意。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征求意见时,很多居民表示不理解,以为社区会把它建成经营性的场所,拒绝签字。期间,还有一位谢姓居民,煽动一些居民到社区闹事,扬言坚决和社区对抗到底。然而,她没有畏难而退,忍着泪水,每天晚上带着社区干部一户一户地解释、做工作,并张贴公告,做出承诺。终于,她们用自己的真诚、决心和承诺,打动了居民,居民们主动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现在,红树湾小区文化苑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小区文化苑里洋溢着居民的快乐与欢笑。
“三年多的经历让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不少,基层这个大炼炉让我蜕变。”从大学生到村官,她始终坚定着信念,与自己的村官事业共成长着。
(文丽娟、苏丽梅根据陈昱烨巡回演讲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