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换个角度说效果会更好
潍坊八中 李学

2013-07-12     浏览(116)     (0)

  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就是全校师生到潍州剧场看话剧,但是由于座位不够,需要部分班级带凳子,其中包括我们班,既要步行,又要带凳子,有些不方便。
  我边走向教室边想:“如何向同学们说呢?如果直截了当地布置下去,表面上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但心里是否乐意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同学们主动要求带凳子,那可就是两码事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这时,我想起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篇名是《第二次考试》。写的是一名声乐考生陈伊玲,在初试时成绩十分优异,但复试时却十分糟糕,原因是复试前一天夜里帮助灾民抢险而影响了嗓子,最后经过苏林教授实地考察了解真相后,才被破格录取。这个故事生动感人,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何不以此来引导学生呢?
  我来到班里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陈伊玲的故事吗?”
  “记得。”同学们齐声说。
  “陈伊玲为了帮助别人抢险而影响了第二天的考试,如果不是苏林教授实地考察,独具慧眼,陈伊玲也许会与酷爱的声乐艺术失之交臂。当个人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她选择了后者。你对此有何评价?”我动情地说。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陈伊玲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学生情绪有些激动,我接着说:“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当你的个人利益与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将如何选择呢?”
  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我的思绪中,我看到火候已到,继续说:“明天早上我们要到潍州剧场看话剧,但是座位不够,需要一部分同学带凳子。我们是把方便留给自己,还是带凳子把座位让给别人?”
  “让给别人。”学生齐声喊,然后会心地笑了。
  最后我们班带着凳子,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地去看了话剧。从同学们兴奋的脸上,看到的不仅是看话剧带来的喜悦,还有把方便让给别人的自豪。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教育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换个角度说,效果会更好。采用巧妙恰当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