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读书与人生
静坐,品一杯香茗,铺开满是油墨味的书卷,漫游在书的世界里,任思绪随发丝飞舞。
识之爱书之人于书中。
在书中我识得了曹禺,他爱书成痴,竟在澡盆里读书,最终将 《雷雨》、《日出》、《原野》、《蜕变》等成功问世;在书中我认得了富兰克林,他曾言:书的味道比面包还要美味;在书中我习得了高尔基,他曾做过宁可挨打也要读书的事件;在书中我悟得了朱自清,他在文章中回忆时说过:“这股读书的傻劲回忆起来颇有意思。”
书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读之,我心悟之。
认之故事之人于书中。
在书中我看见了: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睡在三脚床上;匡衡凿壁偷光;施洋搓脚夜读;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范仲淹画饼充饥;鲁迅爱书:每每读之,必将手洗之,后将其置于干净桌面,细细品读;每每破损必订之,使之面貌一新。
书组成了他们的人生。念之,我心感之。
悟之名著之人于书中。
曹雪芹的《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可谓千古奇书,名人佳丽,撩人眼花;吴承恩的《西游记》,图文相间,水乳交融,妖魔鬼怪,浮于眼前,邪不胜正,阳光大道;施耐庵的《水浒传》,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蕴深远,场面宏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千古流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写成了他们的人生。看之,我心了之。
也就是在书中,我看到了歌德的“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巴比伦的“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巴金的“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他们都在告诉我书籍对我的重要性。
在书中我慢慢参透我名字的含义:我叫杨潞潞,算命先生曾说过我命中缺水,父亲给我起这个名字大概就是想要我在水上行路,并带着杨树般坚毅的品性,勇往直前,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你说,我解说的怎么样呢?
大概书就是从我生命的起点开始,伴随着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有着无数的契合点,随我一起,和我一起,在我处于阴霾中,书籍如一缕阳光,温暖我心;在我处于干涸中,书籍如一眼泉水,灌溉我心;在我处于暴晒中,书籍如一卷清风,清凉我心。
书,我人生中的领导者;书,我人生中的指导者;书,我人生中的引路人。读书伴随我的人生,和我一起成长,助我像鹰般地展翅翱翔,飞向蓝天。引我像舟般地扬起风帆,通往彼岸。读书即人生,享读书之乐,感人生之慨。言者,我也,书中之所得也。(杨潞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