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职院》

寻找彩虹的路

作者:韩晓  营销41231    
2013-05-28     浏览(107)     (0)

文章分享了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感受,认为影片中的音乐、孩子们和马修老师等元素都令人难忘,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美的追求和发现。文章还提到了莫朗和蒙丹这两个角色,认为他们代表了人性的正反两面。


  近期,我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池塘之底”这所专为问题少年设置的寄宿学校中,一群被世人厌恶、内心却仍旧善良的孩子,遇到一个外貌不扬、落魄的艺术行侠。他用跳跃的音符,与贴近心灵节奏的律动,唤醒了迷失的灵魂。这群少年放任不羁的灵魂下都隐藏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只是没有人来发现。
  宽恕、忘记过去,发现、放飞梦想,如此简单。在博大心灵的指引下,孩子们走出阴霾,放飞的歌声感染着每个人,甚至是不明事理暴力至上的校长。常听人抱怨世上美好的东西太少,但我想,只要用眼睛去找,用心去感受,那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 “眼睛”。
  这部电影真正经典的、令人难忘的镜头出现在后半部分。“莫朗逃课冒雨去见妈妈,却不敢现身”,“校长突然和孩子们踢球,玩纸飞机”,“马修在合唱团为伯爵夫人演唱时突然解除对莫朗的惩罚,给他意想不到的惊喜”,“蒙丹望着着火的学校转身吐出一个烟圈”。莫朗是我最喜欢的三个角色之一。小男主角台词不多,但却一直在用眼神演戏,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个身材瘦削面容清俊的男孩,在他的天使面孔底下却藏着深深的狂野与不羁。他逃避母亲却又那么渴望温情,他的声音比白 雪更纯净。他的声音和眼神是 影片中最大的亮点,如果没有 他那清朗空灵的声音和空明澄 澈的眼神,这部片子就会平庸 许多。
  蒙丹,“危险分子”。你是否 也有过他那种生活的想法?你 是否仍旧觉得他的角色介于孩 子们和校长之间?其实,在我看 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 个“蒙丹”。他是社会化的产物, 他是每个人心里的阴暗面。当 我们每个人控制不了心中的黑 暗时,你就成了“蒙丹”。很佩服 导演能将人的正反两面同时实 体化在电影中,而且是那么完 美和谐。
  马修,天使般的老师。他的 宽容与博爱成就了他那60 个 “儿子”。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更 多的是当代老师的教育方式。 他代表了同学们普遍喜欢的一 类老师———对学生博爱、宽容、 平等,无限的鼓励而不是责骂 和打压。
  音乐也是本部影片的一大 特色。“黑暗中遇上迷途的羔羊 伸出你的援手 带领他们开创 新天地 令他们从彷徨的深渊 里 看到希望的涌现 生命的炽 热”。音乐不同于语言,不需要 完全听懂,感受那旋律,就会觉 得你就是那跳动的音符。不懂 法语,却仍旧能感受到影片中 音乐的灵魂。
  最后,那飞舞的纸飞机带 着自由和生命的热忱,飞向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