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本报1版开辟了《人物》专栏,旨在报道奋战在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育人典范。秉持“服务、引导、管理、树人”的工作理念,走在思政育人最前沿的辅导员老师被称为同学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正常工作时间内,他们与学生在一起;下了班,无论走到哪里,他们的手机依然为学生24小时开机。学生工作的性质使辅导员身上存在的故事很多,而这些故事又因老师每个人的特色而变得丰富多彩。
去年下半年,我校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10位“职业能力之星”脱颖而出,虽然大赛已是“旧闻”,但我校“育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实践正在开辟一个又一个崭新局面,借着大赛的“东风”和本栏目的推出,本报对这些优秀辅导员代表进行了专访,感受他们酸甜苦辣的同时也挖掘出他们的“育人经”。希望这些报道能为全校师生员工通过熟悉辅导员个体、走近辅导员群体,进而对我校育人工作产生更为广泛而深刻的认知提供一个窗口。
“如果把学生比作破土而出的树苗,那么我愿做一场润物无声的雨。”这是储瑾蓉在去年年底的述职报告中说的一句话。
从参加工作至今,储瑾蓉已经走过了她辅导员生涯的第七个年头,7年来,她与理学院、航空宇航学院3个年级的近800名学生共同成长。都说“七年之痒”,但她的内心深处始终一如往昔,如同第一天走进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那样充满热情,充满理想。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在干着自己所喜欢的事。”她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名学生终生难忘的“知心”辅导员。
梦想成真 “我要像您一样当一名辅导员”
谈起做辅导员,储瑾蓉道出了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其实我一直都想做一名老师。”她说这或许是因为在上学过程中受到老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老师对学生的那种关爱和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没有进入师范类学校,但储瑾蓉始终没有放弃做老师这个念头,2002年,被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录取的她来到南航,接触到了大学的第一位老师———辅导员。“从辅导员的身上,我看到了亦师亦友,看到了痛并快乐,更看到了平凡与伟大。”储瑾蓉说,因此,当辅导员在大一询问她对未来的规划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像您一样当一名辅导员。”
此后,她开始为成为一名辅导员做着准备,从班级团支书到院学生会副主席,储瑾蓉试图通过这些经历来了解和熟悉辅导员工作。“我是学工商管理的,参加学生工作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学以致用的好机会,在课堂上学的演讲与口才、管理学、人际沟通等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学生工作中,让我可以做得更好。”
储瑾蓉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准备着。4年后,成绩优异的她主动放弃了保外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工作保研,成为理学院2006级新生辅导员,实现了她当初想要做老师的理想。
《储储心语》 “记录学生的成长和我的成熟”
储瑾蓉喜欢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滴。在她刚担任辅导员时,学校推荐给辅导员的一本书让她的写作有了更加明确的主题———她和她的学生。
储瑾蓉给自己的写作内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储储心语,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结合学生工作写的周记;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解读。7年里,她坚持不懈,将储储心语张贴到学生日日可见的宿舍宣传栏,或上传至网上主页。
第一次迎接新生前的不眠之夜里,她写道:“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我的第一批学生明天终于要来报到了,现在真是百感交集。四年会很长,但其实也很短,我要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当她所带的学生毕业之后,她写道:“今天走到苏果广场时,我还是会习惯性地抬头看看你们曾经住过的22栋宿舍楼。晾衣架上的衣服没了,窗台上的身影不见了,我的心里感觉空落落的。虽然不能与你们一直相伴,但是我愿做大家的‘氧气包’,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刻,倾其所有。”2006级学生毕业时,将这些文字装订成册,送给了储瑾蓉,这本册子她至今还保留在家中,有空就翻出来看看。
如今,《储储心语》已经7岁了,在储瑾蓉看来,数万多字的《储储心语》记录了学生们的失意与荣耀,更记录了一个辅导员7年的挫折与成长,她真诚地写下了她的对错,她的纠结,她的坦然,她的懵懂,她的坚定和她的所有,其中的3篇心语还获得了2012年校优秀博文奖。她的学生黄鸣阳说:“《储储心语》成为了储导和我们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增强了彼此的互动性。”
角色切换 “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
“她是一个百变的人。”这是储瑾蓉曾经的学生对她的印象,说她可以在很多角色中自由转换。她可以像家人一样把饭菜端到学生的病床前,可以像朋友一样跟他们敞开心扉,畅谈人生,可以像师长一样给学生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也可以像个孩子似的跟学生一起相拥而泣。储瑾蓉的辅导员曾经这样鼓励她:“储瑾蓉一定会是一位受学生喜爱的辅导员,因为她懂得管理与艺术。”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一直都是储瑾蓉的工作信条。她说:“有时,学生觉得自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来找辅导员赔礼道歉时,我未必会生气,因为这些错误很有可能是人的一生中必要的挫折和经历,而有时学生对一些小错误不以为然时,我却会很严肃地教育他们,因为往往这些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影响人的品格。”航空宇航学院2011级学生赵伟伟这样说,“大一那年的生日时,我收到了辅导员的祝福短信,我很惊讶,没想到辅导员还记得我的生日,同时也很感动。”
每个学生对于辅导员来说可能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从工作的第一天,储瑾蓉就牢牢地记住这个道理,她希望自己的学生通过四年的成长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于是,储瑾蓉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帮助他们。
有这样一个男生,在获得了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之后,却一直郁郁不乐。这个反常的表现很快引起了储瑾蓉的注意。当第一次与其交谈时,他并不愿意流露太多。第二次,储瑾蓉有意将交谈场所选在了操场,在轻松的交谈中,这个男生敞开了心扉。他的爸妈都是下岗工人,家里经济状况非常不好。还有一个哥哥,在武汉大学读书,今年哥哥得了他们学校的最高奖学金,帮家里减轻了不小的担子,但是自己没能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到家里,感到很自责。听到这番话,储瑾蓉被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的男生感动了,她耐心地为他排忧,帮他疏导,之后还帮他推荐勤工助学的岗位。渐渐地,这个男生变得喜欢与储瑾蓉沟通了,开始从被动谈话变成了主动交流,并提出要像辅导员一样帮助更多的人。就这样,从帮一个学困生,到开设集体辅导班,从独自优秀到整个宿舍被评为标兵宿舍,从校特别奖学金到“十佳青年”之学习典范,从获得浙江大学保送读研资格到香港大学攻读博士,他都做到了。
如今,尽管很多学生已经毕业,但是储瑾蓉依旧能收到他们从各地发来的祝福与问候。“储导,教师节快乐”“姐,不要太劳累,好好照顾自己”“师父,我马上要去深圳工作了,不管在哪都会想着你”……在储瑾蓉眼里,这份情谊是她做辅导员最大的收获。
在采访中,储瑾蓉不只一次地强调:“我只是南航辅导员的一个缩影,辅导员队伍中还有很多更优秀的人。”她说这和南航的文化氛围和风气息息相关。
在前段时间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时,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种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她带着自信,向更多人展示了南航辅导员这个优秀的群体,最后她也不负众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