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师大报》
留点理由来筑梦
中 国 梦·我 的 梦
作者:庹继光
2013-06-10
提笔之时,恰好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通常,这是一个逐梦的时段,众多考生都将高考视为通向各自梦想的不二法门,梦想成真之时,禁不住欣喜若狂,而一旦梦想落空,则不免失落许久……大起大落固然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但其实都是不完全正确的,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追逐梦想,随时给自己寻找到一些理由,你就可以不断地构筑自己美好的梦。
回溯两个轮回,同样是在一个蛇年的七月,我也曾与诸多行色匆匆的考生一道,在当时的高考中编织自己的青春梦想。最终,我被一所高校的中文文秘专业录取,而且是专科。这一切与我的愿望相去甚远,我更中意的专业是新闻,高中阶段我便为此努力了许多,并在全省性的新闻评比中得过奖……套用一句当前热门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只能踏着沉重的脚步上路,却在心里为自己未来的梦想找到了最好的理由。
现实的刺痛使得我无心按常态去逐梦——当时,许多跟我经历类似的年轻人都是首先进修本科,然后再冲刺更高一级的学位,而我却选择了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个中的经历自然更加艰辛,如此选择也让我的求学历程中出现了一处空白,拥有完整研究生学术训练经历,却没有如今最为常见的本科学历。
硕士毕业后,我来到成都,进入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一家市民报工作,成天东奔西走,终日忙忙碌碌,那时待遇还算不错,几年后我再度选择考入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部分朋友就有点不理解了:当记者还不够忙吗?你还有兴致去读博士?做新闻的确很忙,我从事的是体育新闻报道,一到世界杯足球赛就得熬更守夜一个月,奥运会也得起三更、睡半夜坚持大半个月,平时熬个通宵也属常事,如此景况下要挤出时间学习实在不是易事。不过,多年的新闻工作过后,我总感觉自己留下的多是记录,少有思考,与其随时记录别人的言辞,不如偶尔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个人的想法和思索写下来,就为这一点在一些人看来不值得为之行动的理由,我投入川大学习三年,在体育记者与博士学业间穿插腾挪,最大限度利用了两项业务之间的空隙,最终如期完成学习任务,按时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在考入川大学习时,四川大学尚未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我们的毕业证书上写的是文艺学专业,这一点让我感觉仍有遗憾,希望利用最后的机会予以弥补。为此,我申请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有幸成为四川省内最早的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此后,一次前往西南政法大学参加学术会议的机缘,让我得以再度从事法学博士后科研工作,这次我去做法学博士后的动力,或者说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验证自己能否完成一次跨学科的学习和锻炼。
在法学博士后研究期间,最大的考验无疑就是参加司法考试,许多人都知道司法考试号称“中国第一考”,素以通过率低而著称,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学学术训练,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参加辅导班,只能在教书、陪儿子玩耍之余抽空看书做题,如此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我终于在2009年以超过410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了律师资格。次年,以优良成绩从西南政法大学出站,圆满结束法学博士后科研工作。
20多年的岁月,始终未停止的逐梦行动,我感触颇深的是,一定要给自己寻找出一些理由,哪怕有些功利也不要紧,这些理由会推动你去认真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也会因此接了“地气”,而不再悬于空中,停在梦里;当然,筑梦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行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是区分梦想、理想与空想的本质边界,努力行动通常能让你我较为现实的梦想最终成真。
“留点理由来筑梦”,个人的一点粗浅感想,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用处。
(作者系文学院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法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