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世界无声心有声文/李连凤

2007-06-10     浏览(344)     (0)

文章描述了长沙市爱丽聋儿听力恢复学校里聋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与他们交流的感动和收获。孩子们用行动表达了希望活得更好的愿望。

  我一直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当我进入无声的世界时,才发现声音的可贵。远与近不再是距离,因为世界无声心有声。———题记
  走入长沙市爱丽聋儿听力恢复学校就立刻被中心室里那家一般的感觉给吸引住了。墙壁上那绚丽的花眷,那一条条翡翠绿的柳条和那充满人文气息的宣传栏映入眼球,让你感觉走进温馨的家中,使你立刻放松了自己。在中心大厅里我们见到了三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儿童,他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好奇而友好的眼睛望着我们。听了聋儿学校刘主任认真、细致的介绍,我们的心灵被震撼了,这些孩子从一出生就没开口说过话,甚至连“爸爸、妈妈”都没叫过。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出生就注定与常人不同,不懂得大家的语言,不了解别人的思想,那该会陷入怎样的一种恐慌中……随行的同学们立刻就红了眼眶,我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那是对无声世界的哭泣。可爱的同学们在面对不幸的时候总会在思想的深处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感觉。
  可是当我们鼓起勇气快乐地和那些可爱的聋哑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时,我们却发现他们的世界里虽然没有声音,可是那些快乐的感觉却常常存在,让自己处在一方快乐的净土上。面对这群可爱的孩子,我们感动不已,仿佛这次活动的目的在我们的心目中已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已得到了心灵的升华———永远怀着快乐、幸福的心生活。恢复中心的老师说:这群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求学精神是任何一个正常孩子都不能比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不同常人的。所以请正常地看待他们,他们会懂得你们的语言。是的,我们是该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看这些孩子,他们不需要怜悯,因为那会使他们心中的自信掉入深沉的泥沼。看到同学们与聋哑儿童互相欣赏着对方的节目时,我们发现这一刻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心灵的隔阂,没有年龄的距离,没有生活的羁绊,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心与心的拉近,情与情的交流。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他们一直在微笑,虽然他们不能听,也不能说,但是我分明可听见他们微笑的声音———那是来自心灵最深处的畅快与和谐。
  “这些聋哑儿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同亲生父母一年难见几次面,在这里我把他们都当成我自己的孩子,他们每取得一个小进步,哪怕只学会一个字,我也会替他们高兴”,聋哑中心的刘主任用平实的语言将自己心中的感受说出。看到孩子们亲切、响亮地叫着一声声“妈妈”时,我确信站在我们面前的老师是用心和爱去谱写一首首朴实无言的歌,她们选择了这份艰辛的工作并不是要得到什么回报,她们选择一份爱的教育。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天之骄子,可是在这里,我却感到自己的知识是如此匮乏,我们的语言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我们只能静静地聆听着,聆听着并感动着……
  突然我们的心被一声声稚嫩的“姐姐,姐姐,吃蛋糕”的声音牵扯,原来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了我们,我们被彻底感动了,不由自主地一个个抱起他们合影留念,把这一份感动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天黑了,我们该走了,在孩子们依依惜别的目光中我们越走越远,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面对沉默的同学们,我知道大家此刻的心情是充满希望的,正如一个小孩子在作业本上写着:有希望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