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论科学的精神文/倪加加
科学和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说的更明确一点,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真的就是科学的东西呢?如果是,那它为什么是呢?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不过在后现代主义风靡全球的今天,这个问题似乎显得更加明显而急于解决。(BBS上的帖子看得多了),也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引言
后现代主义让我们悉心建立的纯理性的逻辑体系,第一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我们建立的科学体系是否真的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存?那一个个冷冰冰的定律是不是显得太缺乏人性?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就在后现代主义不断庞大的时候,科学和宗教的论战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进化论是否应该在美国公立学校讲授?创世科学是否应该与进化论受到等同的对待?“猴子审判”在近百年之后再次在人类历史上以另一种方式上演?几乎被我们当作公理的进化论为什么会在一直走在科学前沿的美国受到如此大的争议,而一再与基督教的各个学派纠缠不清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去思考科学与宗教的区别问题。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并不在于科学是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逻辑之上,而宗教纯属虚构。科学与宗教代表了人类思维中理性和感性两种截然不同的部分,是理性要求科学要具有严密的逻辑而不是说严密的逻辑创造出科学。其实,如果我们追根究底,那么我们会很遗憾地发现我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科学其实也如同宗教一样是建立在一种尚未被逻辑证明的感性认识之上的。“1+1=2”是不是永远成立曾一度成为困扰数学家的难题,因为他们清楚地懂得,如果根基出了问题,那么通过逻辑而建立起来的数学大厦的任何部分都将会受到质疑。这也正是一百多年来相对论一直倍受争议的原因所在,因为相对论同样是建立在一个尚未被证明的假设之上———我们所在的宇宙之内光速是极限速度。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明白进化论为什么一直被争论和怀疑了,因为整个《物种起源》都写着“尚未被理性的逻辑所证明”几个大字,要知道历史是永远无法再被证明的,关于历史的解释只能是假设。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宗教,虽然说它是我们思维中感性的部分,但宗教也都形成了它们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也同样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如基督教关于上帝存在的假设,佛教关于“三世”的假设等等,而且它们也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这样看来,科学和宗教的界线就变得模糊不清了,以至于许多教派打着科学的旗帜宣传他们的信仰,如创世科学。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将问题澄清,那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你没有因为看了以上我对科学的描述而认定我们所信奉的科学全都是宗教的教条,依旧相信我们使用的教科书和身边所能获得的大多数关于某一方面的专著都还是科学的话,那么请随手翻一下你手头上的这些书籍,看一下它们的前言,是不是都有“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逐步完善”(《水产动物免疫与应用》,肖克宇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热情希望广大读者多多提出批评和建议”(《分子细胞生物学(第二版)》,韩贻仁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等字样,那么请问诸位,有谁看到《圣经》上写着“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的?这就是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所在。科学相信所形成的理论是可能存在错误和不足的,科学也是允许错误存在的,只是这些错误需要不断改正而已,于是科学希望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能够听到批判以激发思考,从而验证或改进某一理论,这就是科学的精神;但宗教则不然,它们很少会承认它们所宣扬的信仰存在着有待改进的错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科学的态度是不自信的,不过这种不自信却远胜过盲目的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怀疑,要怀疑前人所做的结论,尤其是在那些尚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上,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只是现在,我们有多少人将书本上的科学读成了宗教,又有多少人将书本当成《圣经》来背?这样做不仅没有任何益处,而且是灾难性的,它不仅让我们四年的大学时光白白浪费,还会让我们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引用名人的语言自然会增加我们的说服力,不过一味地引用名人的语言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内涵,就如同能够崇拜许许多多的足球明星而依旧无法理解足球运动所蕴涵的精神一样。
作者:倪加加,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04级学生,2006年度全国优秀青少年作家,2006年度全国新星作家“银星杯”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