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让生活依从我心———记校园曲艺明星郝长鸿

2007-06-10     浏览(1392)     (4)

  郝长鸿,园艺园林学院花卉专业学生,原曲艺协会理事长,现校学社联副主席。出生于曲艺之乡天津,自幼酷爱曲艺,逐步养成了特有的曲艺风格。05年与李丹等人组建校曲艺协会并成功筹办第一届曲艺晚会,06年12月30日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元旦迎新晚会上郝长鸿与李丹合作演出的《口吐莲花》获一等奖和最佳表演奖。而后经姜昆、原建邦等前辈的推荐于07年3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节目的录制。
  童年时他对曲艺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而一个人的兴趣很多时候往往决定了他今后的发展道路。童年时的郝长鸿对曲艺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儿时的郝长鸿可以说是个任性的小孩,只要是自己喜欢上的东西就没人拦得住,6岁时他便对曲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候的天津是北方曲艺文化繁荣的主阵地,每天各大电台轮流播放各种相声、评书联播等节目,而郝长鸿也自然成了这些节目最忠实的听众。有时候,郝长鸿就盯着电视看,连饭也顾不上吃。90年代的天津茶馆很盛行,那个年代是传统曲艺鼎盛的时候,人们闲暇之余总乐于呆在茶馆喝上一杯清茶,听着朗朗上口的小曲,那种感受自然是够品位的,对曲艺“执迷不悟”的郝长鸿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每次放学后他总是绕道去最近的茶馆,在那里郝长鸿琢磨着曲艺人的每一个动作,推敲着每一种演技,正是这段经历为他以后的曲艺之路打下了功底。
  求学路上,他对曲艺有了别样理解
  升入初中后,郝长鸿因为有曲艺方面的爱好便开始在各种活动中表演,等到稍微有了点经验他便开始尝试着演出。15岁那年,郝长鸿第一次登台演出,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初登舞台的他难免有些紧张,但很快稳住了阵脚,最终取得了二等奖的不错成绩。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方面的压力,郝长鸿的演出少了,但一有机会他还是泡在茶馆里,不过这时不再是为了好玩而是真正的学习。在茶馆里郝长鸿遇到很多年纪相仿而又志同道合的人,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这段时间他对曲艺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慢慢地郝长鸿发现要想真正地传承曲艺精髓就不应该仅仅挑逗观众欢笑而应该更好地反映生活、揭示社会。郝长鸿开始摸索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开始学着怎样把曲艺融入生活,融入百姓中间。基于这样的认识,郝长鸿的演技逐步的走向了成熟。
  曲艺协会的成功使他渐上成名之路
  “一个人要想成功,良好的机遇必不可少,而等机遇到来的时候就要看自己能否把握了”,谈到自己的成名郝长鸿颇有感慨。由于当时学校还没有类似曲艺协会的机构,刚进大一的郝长鸿没有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大一下学期郝长鸿陆续认识了李丹、王吉本、马文斌、成建强,几个志趣相投的人萌发了成立曲艺协会的念头。
  2005年6月14日在校第二届“求美”杯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郝长鸿与王吉本表演的相声《如何是好》一举获得了二等奖。首场演出的成功坚定了他们成立协会的念头。后来五个人艰难的开展起了筹划工作,招新的结果却令人不满意,总共只有二十多人。然而再难也要把协会办起来,他们计划在9月28日那天搞一个协会成立演出,从8月28日到9月28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他们每个晚上都是熬到一两点才休息。“由于缺少人手,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亲自做,从发宣传单到出海报,从邀请嘉宾到联络赞助商,我们成了全素质人才了”,郝长鸿幽默地谈起当时的情况。最后成立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长沙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彭延昆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在场的观众更是激情追捧郝长鸿。自此他们频繁的出现在学校、学院各类晚会、活动的舞台上。2006年10月12日第二届曲艺协会举行之际,大兵的到来鼓舞了士气,晚会演出轰动了全校。12月30日由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沙市曲艺协会承办的“芙蓉韵”长沙市首届高校曲艺晚会在田汉大剧院举行,郝长鸿与同伴们演出的《口吐莲花》、《如此同学》、《新编八扇屏》囊括了一、二、三等最佳表演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组织奖等所有奖项,并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合影留念。两场演出不仅使郝长鸿在校园内变得小有名气,也为以后走出学校打下了基础。2007年3月经过姜昆、原建邦、大兵等人的推荐,郝长鸿与李丹前往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节目的录制。至此郝长鸿的曲艺事业逐步走上了正轨。观众的支持、前辈的关怀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北京录制节目归来,郝长鸿一直保持低调,他始终将自己定格在一个学生的位置上。在北京期间郝长鸿遇到了很多名人,可他总是本分地排演着自己的节目,并没有为自己的将来而去刻意地接触他们,在他看来进入中央电视台演出算不上什么。郝长鸿常说自己能够走到今天完全是老师、同学、朋友的支持。记得在曲艺协会成立晚会走红后,郝长鸿接到很多邀请演出的电话,不管自己有多忙,他总是十分乐意的答应下来。成名后的郝长鸿更是以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粉丝,只要一个电话,不管多忙他总是随叫随到,而每次演出的曲目都是新的、都是他连夜改编创作出来的。在郝长鸿眼里,观众是上帝也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郝长鸿成功的路上同样离不开各位曲艺前辈的关怀和指导,正是在长沙市曲艺协会彭延昆主席的鼎立支持才使农大曲艺协会能够顺利成立,而后又是姜昆、大兵等前辈的极力推荐,郝长鸿才有机会进京演出。赏花、赏曲,追求自由生活
  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在曲艺方面有着天赋的郝长鸿会逐步走向自己的曲艺之路,然而郝长鸿本人却不这样认为,对他来说内心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赏花、赏曲,追求自由生活。郝长鸿从小不仅是一个曲迷更是一个花迷,而且是早于曲艺爱上了养花、赏花。很小的时候郝长鸿就喜欢“玩弄”着一些花花草草,还给他们亲切的取了名字。“养花、种花就可以天天与自然亲近了”,郝长鸿说。谈到将来,郝长鸿显得有点沉默,他说将来很难说,最重要的是现在;而现在自己最乐意做的就是能给喜欢自己的观众多演好作品。热爱曲艺不等于一定要从事曲艺,曲艺本身可以给人带来欢笑,这是对观众的意义;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如果一定要谈到将来,郝长鸿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的:“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毕业后希望能自己开办一家花店,种养一些花草,闲暇时候还可以哼几个段子,还可以给左右街坊唱上几口,生活不是很好吗?”其实生活原本的面貌就在此,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内心的声音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学生记者白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