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枕着“证书”入眠
大学生记者协会高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俨然成为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增加未来就业的筹码,在校大学生用尽浑身解数,“考证热”现象随之而来,并且愈演愈烈。
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商务英语证书、双学位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驾驶证……各种证书也随势层出不穷。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热衷于考各式各样的资格证书,“考了吗?过了吗?”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谈及的热门话题,有人甚至戏称当今的大学教育已经变成了 “考证教育”。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考取各式各样的证书,也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即使花费惊人,“考证一族”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见,“考证”确实已经深入广大“候考族”的内心。然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许多同学存在着盲目考证、临时几个月突击考证以及有证书却没有相应能力的问题,而且为了参加一些考证培训班而不惜逃掉自己专业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大学生如此疯狂的做法令人担忧!
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栏目中就曾来过一个带着较多证书找工作的求职者,他本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但是他还是选择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在校期间就考了许多资格证书,其中包括很多专业外的证书。当在座的老板问他为什么要考这么多证书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这种行为归结为想证明自己能行。其实他这样的回答并没有给自己找工作加分,反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自己考证的盲目性。其实,多数大学生和这位求职者一样,在上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他们在迷茫的同时,就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对此,笔者认为这样做是不理性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做冷静的思考。
本来大学生考证是一种积极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表现,但是盲目考证,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自我认知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上存在欠缺。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规范这种现象就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从而引导大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考证,避免一些盲目考证和跟风考证现象的发生。为此,大学生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目的地完成相关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从而为理想的就业增加强有力的筹码。
考证并不是就业的最有效手段,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考取各式各样无关紧要的证书上,不如集中精力去提高本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选择考取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证书本无可厚非,但是盲目考证以至于枕着“证书”入眠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