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秀”与“show”

□陈晔

2013-05-30     浏览(68)     (0)

本文对比了中文“秀”和英语“show”的用法,发现两者相似但略有不同。文章指出,“秀”源自汉语中“禾类植物开花”的含义,带有自然长成的意思,而“show”则有更多的含义和用法。文章从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意义。


  在眼花缭乱的娱乐新闻中“秀”恐怕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了吧!采用“拿来主义”,将外文单词直接搬到新闻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我十分自然地将中文的“秀”和英语的“show”,联系在一起作些比较,认为有些相似。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我还特地翻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词典中相关的一项解释是“让公众看”(forpublictosee,tobeormakesomethingavailableforthepublictosee)。从而初步断定“秀”的这种用法可能受到英语的影响,该词可以归属于外来词。
  一日晚上,我翻阅书籍,读到王维的《渭川田居》,诗中有这样两句:“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该句中“秀”,是“出麦的意思”。于是让我联想到英语的“show”,“出麦”不就是将麦花给公众看嘛,和“show”“让公众看”的意思似乎相同。“秀”的这种用法是汉语中的特例,还是普遍用法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查阅一些工具书。《古代汉语大词典》中“秀”的解释是“指禾类植物开花。”并列出《论语·子罕》中的“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当然仅知道这些,例证还不够充足。我又进一步查阅《康熙词典》,“秀”的解释是“容也,茂也,美也,禾吐华也。”指出《尔雅》中的“禾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可见“秀”字作为“开花”的这种解释十分普遍。汉语“秀”原本就有“让公众看”的意思。为了谨慎起见,我又查阅《牛津简明英语词典》,书中解释是“使、让、造成……显现”(be,oralloworcausetobe,visible,manifest,appear),给出的例句更让我兴奋:“花蕾开始盛开。”(Thebudsarebeginningtoshow.)这个发现让我好不高兴,终于在中文和英语中找到一对读音意思皆相近的词,他们像一对失散的双胞胎,各自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独立成长,最后借全球化的强劲东风得以团聚。
  “秀”和“show”毕竟只是双胞胎,词义相似但不完全相同。“show”的用法要比“秀”广。“show”可以有“表明”、“证明”、“给人看”、“教,解说”、“引导”、“表现”、“对待”、“描绘”等多种含义;而“秀”除了他们共有的含义外,还有“清秀”、“聪明”、“特别优异”、“特别优异的人才”的意思。即便在“让别人看”的共同解释中,“秀”的使用范围也要小得多。由于“秀”的“让别人看”的解释来源于“禾类植物开花”,所以只有美好的事物才能给人“秀”,丑陋的东西当然是不能拿出来“秀”的。那些和“秀”有关的词组都是用来形容好的,比如“清秀”、“秀气”、“眉清目秀”等等,而“show”没有这个约束,不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可以“show”。还有“秀”的“让别人看”的解释,来源于植物生长,含有自然长成的意思,也就是说,秀是自然造就的,而不是人为苛求可以得到的。所以在汉语中,只有逸品才能被称得上是秀。“show”不同,show强调的是动作的结果,把物品给别人看,而不强调物品是如何产生的。从秀的两大特点出发,可以看出“作秀”这个词表达十分到位,既然是“作”的,那么就不是天成的,“秀”的也不一定是精华。
  从“秀”与“show”的联系和区别中,可领略东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从中得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