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从不把自己当“过客”
作者:连玉朱 临清市农业局挂职科技副局长
去年5月,经过聊城市委组织部和聊城大学党委组织部的选派,根据临清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在临清市农业局挂职科技副局长,协助分管科技的副局长开展工作。
我深知学校选派我们到基层挂职是聊城大学服务聊城经济发展,建设应用型特色名校的需要,更是我们个人成长锻炼的难得机遇,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尤其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农业局没有把我当成“临时工”,而是让我切实参与到局里相关决策、重大问题研究、工作谋划和重点工作的推进中,这是对我极大的信任和鼓励,也为我学习锻炼构建了非常好的平台。而我也没把自己当“过客”,积极参与到了临清市农业局的相关工作中。一方面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尤其是农业局领导班子的同志们学习,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尽快实现由一名高校教师向地方工作人员的转变;同时按照分工努力工作,围绕全市农业工作整体部署,为临清市的农业发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学习方面珍惜机遇,全面学习,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和成长,在思想政治素质、思维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感受很深,收益良多。
二、工作方面(一)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首先,立足农业局相关工作展开调研,主要针对农业局的科技服务、项目申报等“科技”方面的问题展开调研。其次,陪同王明红副市长到临清各地的企业参观、考察、调研,就人才培养、科技合作、项目申报等工作展开洽谈。第三,主动参与临清市在建项目观摩会,深入所有乡镇近50个在建项目,积极寻求合作和科技服务事宜。
(二)积极参与临清市政府和农业局的科技服务活动。
1.在农业局领导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规模以上养羊、养牛、养驴、养鸡等养殖基地和农场、小麦高产试验田等种植基地,就基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科技难题深入探讨,并多次请来聊城大学农学院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做了全面的规划。
2.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活动,赶科技大集,根据不同的时节、专项,向农民发放大量种植、养殖方面的“明白纸”,并现场给予释疑答惑。
3.做好科技示范,以点带面,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临清刘垓子镇种植雪藕、养鱼、养猪的较多,一直是传统的养殖、种植模式,种藕、养猪、养鱼互不相干。后来邀请聊城大学农学院相关专家做了系统的论证、指导,在专家指导下,利用腐熟的猪粪养鱼、种藕,减少了化肥、饲料用量,发展循环农业,不但节约了运行成本、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产品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已成为上百亩的示范基地,对周边的辐射影响较大。
4.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在新型农民培训方面,定期举办专项培训会,积极牵线搭桥,多次邀请聊城大学相关专家做报告,培训2000余人次,获得农民的信赖与好评。
5.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协助农业局申报农业部《临清市盐碱地棉花生产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经费500万元。
6.充分利用聊大资源,加强校地合作。结合临清农业实际情况,展开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积极寻求合作,加强校地双方的合作和联系,现已与临清明越养殖有限公司、临清李官寨黄金梨合作社签订了两所聊城大学产学研基地。
三、存在的问题挂职时间较短,刚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后,也到了挂职结束的时间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部分挂职单位存在挂职干部是 “过客”心理,在交任务压担子上比较谨慎,把其放在协助或配角的位置,或有名无实,或有职无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挂职干部的积极性。
四、建议挂职前,应给予挂职干部适当培训,让其尽快进入角色。挂职单位应尽量给挂职干部分配更多、更具体的工作,充分调动挂职干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