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外院有个“成长的阶梯”

———记外国语学院升级教育工程

作者:学生记者孙政辉    
2013-05-28     浏览(72)     (0)

  “回望大学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 ‘梯子工程’为我们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让我们向着美好的彼岸驶去。”这是外国语学院2009级毕业生孙凌云四年大学生活的亲身感受。目前她考取的选调生正处于政审阶段,此前韩国一所学校还向她发出了聘任邀请。
  在历年的升级换届时期,不仅大一新生存在由中学升入大学不适应现象,就是在校生由低年级升入高一年级后,也存在对学习生活和人生道路的迷茫。针对这一现象,2007年9月以来,外国语学院一直在为学生精心打造大学生规划培养体系———“升级教育工程”。这一工程被学生形象地称为 “人生成长的阶梯”“梯子工程”。
  大学生活的导航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到学年过渡之际,外院就邀请专业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优秀学子给同学们听诊、把脉,并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根据外语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及规律,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生活做出有建设意义的规划指导。
  有人这样描述四年大学生活: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在升级教育报告会上,周玉芳老师则把大学四年分为试探期、定向期、冲刺期和分化期。她指出,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同学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应多涉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学所谓的四年,真正能平心静气地学习的黄金时期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同学们应该科学规划这段黄金期,争取日有所积、月有所累、学有所得。大四是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一心不可二用”,这一阶段大家应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科学的选择。
  2011级学生李洪艳在参加完升级教育后写下了她的亲身感受:“独立生活、学会做人、会做学问……学院领导的十项要求点亮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另一位同学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回去后,我沉思了很久,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清,‘University’可能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除此之外,与升级教育相配套的一系列大学生学期规划讲座,主题月、日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征文演讲比赛也一一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业学习的加油站实施升级教育过程中,外院邀请了大批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及规律,为大学生下一步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指导。
  李玉华教授曾在升级教育报告中,给2009级同学们明确阐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口语、写作、翻译以及文化素养等各方面。比如听力方面,二级要求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能在15分钟内听写难度不超过所学知识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10%。
  李志玲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学好语言的“三部曲”,即多读书、学问要做到“连根拔起”和学会自我推销练就三寸不烂之舌。2011级12班赵敏说:“听了李教授的报告,我们恨不得把过去的时光全找回来,用在读书上。幸亏我们还有时间补救,今后一定要做到李教授所说的 ‘精读原典,步步生根’。”
  这架特色的梯子不仅为同学们架起了向上的台阶,同时在横向上也舒展了它的双翼,确保托起更多学生的美好未来。绘声绘色的专业技能竞赛就是它有力的一翼,“莎翁杯”话剧大赛让外语教学变得有滋有味,双语演讲比赛彰显了语言的魅力,外文歌曲大赛陶冶了艺术情操,原汁原味电影配音大赛更是推动了外语学习的高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升级教育工程的重要载体,“针眼工作室”提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时事交流的平台,升级教育开展以来,每周的《针眼看世界》板报如约在外院楼前守候,为同学们俯瞰世界提供了一个时事窗口。“中国梦,每一位中国人的梦”“廉政文化”等主题活动邀请了亚当、戴意超、贺捷生、马克群、叶问等欧美留学生站在全球视野讨论当前热点问题,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提升了广大学子的思想境界。
  不仅如此,“针眼工作室”
  的“青年爱国论坛”还进班级、入宿舍,举行了青春激扬辩论赛、大学生专题报告、爱国影片一扇窗等系列特色活动。
  每逢节假日,外国语学院“百灵鸟协会”成员就会出现聊城的社区、街道、福利院、特教中心。两年来,百灵鸟协会每周六下午都安排两人去聊城市东昌府区马官屯镇为留守儿童谭迎雪和谭迎春姐妹补习功课,并将一直照顾她们到考入大学。
  “无论是初入学的大一新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对其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学业职业规划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永恒主题。”外国语学院负责人如是说。在升级教育过程中,外国语学院始终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理念信念教育贯穿于升级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形成,切实增强了学生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