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努力搭建开放性平台 切实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富峰谈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

作者:李倩  本报记者    
2013-05-28     浏览(77)     (0)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12年4月,是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由原思政学院与原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政治系成立于1974年,历经政治系、经法系、经法学院、政法学院、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迄今已有39年的历史。学院长期以来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重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进一步了解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情况,近日,记者采访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富峰教授。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
  黄富峰:学院目前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城市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方向)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世界共运研究所教学团队,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专业。在2012年发布的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评估中,哲学专业在同类专业高校中排名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同类专业高校中位列第二。
  记者:针对学院专业门类多、学科庞杂的特点,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黄富峰:做好学院整体的人才培养定位,我院将发挥哲学专业的基础作用 (培养为学术研究做准备的人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带动优势 (培养师范类人才),办好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会通哲学、政治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政治与公共管理类复合人才。发挥哲学专业的基础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克服教育功利化;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带动优势就是做强教师教育品牌,以传统积淀促进其他四个专业发展;办好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是以此强化专业的应用性和特色,提升学院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声誉和地位。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