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作者:■张立文    
2013-04-22     浏览(79)     (0)

艺术作为通达人类心灵的桥梁或中介,具有唤醒人类真实善良完美人性的作用。艺术活动通过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戏剧、文学的情节与语言等实现最大最佳的发挥。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欣赏、评价主体在心灵上融为一体,达到心灵共振或共鸣现象,通过艺术世界的心灵之游净化灵魂,提高自我艺术精神世界。同时,艺术欣赏主体在参与艺术心灵之游之前存在前识,能照亮欣赏主体的灵魂并使其得到升华。


  艺术是通达人类心灵的桥梁或中介,无论是不同国家、民族、种族,还是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都能接受和赞美谜一样微笑的《蒙娜丽莎》,美丽、典雅而庄重的“断臂的维纳斯”,积极奋进、永不满足的浮士德等,在这里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艺术就是把人类的心灵沟通起来,唤醒人类真实的、善良的、完美的人性,而通达“大和至乐”之境。
  “心有灵犀一点通”使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欣赏主体在感受艺术作品中达到心灵上的最大契合的交通,换言之,不但艺术欣赏主体的心灵为艺术作品中所凸显的情感、形象、哲思所震撼,而且欣赏主体在再创造、再诠释活动中其情感性命与艺术创造主体的情感性命相通。基于“通”,一切外在的国家、民族、种族和内在的观念、思维、心理的界阂都消失了。这是因为,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戏剧、文学的情节与语言有最激动人心的力量滋润着心灵的愉悦。这样,艺术活动的创造性就能获得最大最佳的发挥。
  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欣赏、评价主体在心灵上融为一体,这种现象可称为艺术“共振”现象,或称“共鸣”现象。它是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欣赏主体情、性、命共同投入,而使双方都进入忘我状态所达到的一种最强烈的和合。在这个最强烈的和合中,不仅艺术创造主体的作品的意义获得实现,在作品意义的实现中,艺术创造主体的精神价值亦得以体现,而且艺术欣赏主体通过艺术作品实现了与艺术创造主体的心灵对话,获得了一次艺术世界的心灵之游,丰富了自我艺术精神世界。艺术欣赏主体在艺术世界的心灵之游中,敞开了胸怀,使身心沐浴在精神自由之境,倘佯在无限优美之乡。
  伟大的艺术心灵之游,使人类灵魂得到了净化。然而艺术欣赏主体在参与艺术心灵之游之前,按照诠释学的理解,已存在着“前识”,这就是说艺术欣赏主体以其自身所已获得的知识投入艺术欣赏的全过程。“前识”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强烈刺激欣赏主体的心灵,使欣赏主体的心灵释放出璀璨的艺术之光,照亮欣赏主体的灵魂,使灵魂得到升华,也使艺术创造主体心灵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