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杨远明:

我的未来我创造

作者:□学生记者毕明肖于世伟赵乾吴允朋    
2013-05-20     浏览(54)     (0)


姓 名:杨远明籍 贯:德州禹城系 别:2011级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座右铭:相信我能够完成任何我要完成的事情,并且坚信它值得我为此“付出”和“努力”。


  
从大一进入实验室到获得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一等奖、“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山东省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二等奖、“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二等奖、2012年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二、三等奖等荣誉,杨远明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在获得那么多奖项的背后是无数心血与汗水的付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杨远明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梦想的起航杨远明在普通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平凡的打工者。从小他对各种电器的构造感兴趣,家里的影碟机、收音机、电话等都逃不过他的“魔掌”,不过每次拆完后他都能完好无损地装好。这让他养成了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习惯推动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决定复读,给自己一个接近梦想的机会。经过刻苦学习,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此开始了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梦想的付出源于对电子机械的喜爱,杨远明在初入大学时就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刚进入实验室时缺乏基础知识,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但他没有气馁,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学长。尽管学校离家很近,即便是寒暑假他也很少回家,更不用说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了。虽然实验室事情繁杂,设计项目难度大,但这对杨远明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所以选择了就会坚持不断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信任”。现在的杨远明已经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协助老师管理实验室。
  参加了那么多次比赛,最让杨远明难忘的是“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比赛那段日子是煎熬的,在平时设计一个作品大约需要一两个月,这次比赛时间限制在四天三夜,从确定比赛题目、买器材到构思、包装、完善都需要争分夺秒。在这段时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设计,吃住都在实验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将一等奖收入囊中。梦想的绽放杨远明说:“比赛不会一帆风顺,不管准备多么充分,总会出现一些小意外。这时候考验的便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参加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从大三学长手中接过来的比赛作品突然无法运作,作品的电路和零件需要全部排查和维修,经过一天一夜的不眠不休终于赶在比赛的前一天调试好。接着,杨远明马不停蹄地抱着作品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达了比赛地点———江苏无锡。经过几天的角逐,终于与国防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4所211、985重点大学并列获得一等奖。“这次比赛参赛者大多都是研究生,相对于我这名大二的本科生,挑战性和竞争性可想而知。”
  有人说,比赛会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杨远明不这么认为,他说,通过实践,更加让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对我巩固基础知识及将来的考研有很大帮助。
  展望未来,坦然适之,现在的成绩并没有让他骄傲自满,谈到想报考的高校时,他坚定地说:“北京邮电大学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最权威的学府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
  杨远明通过实践充实了整个大学生活,通过真心付出赢得了种种奖项,在这条开拓未来的路上,愿他释放出年轻的张扬和光芒,照亮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