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公管院学生调查:公众认知PM2.5“三多三少”
作者:何晓进,刘伟
本报讯 今年初,我国很多地区遭受雾霾天气影响,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造成这一问题的元凶----PM2.5也受到了众人瞩目。我校公共管理学院5名同学组成的研究小组,从2012年5月开始,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统计公众对于PM2.5的认知程度。研究小组在南京各区随机发放了1000份主题为 “PM2.5公众认知度调查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南京的样本分析”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6份。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研究小组发现公众对PM2.5的认知程度受到以下五个方面影响,即公众个人行为的认知、对PM2.5概念的认知、对PM2.5危害的认知、政府行为的认知以及政府沟通机制的认知。调查发现,公众对PM2.5的认知存在以下三个特点:“老年群体认知多,青年群体认知少”、“公众群体讨论多,详细深入了解少”、“对于政府期待多,公众自身作为少”。
在896份问卷中,有222人选择 “完全不了解”和 “不太了解”PM2.5是什么,其中20岁及以下为53人,占20岁及以下人群的比重为27.2%;20岁至40岁为136人,占 20岁至 40岁人群的比重为24.5%;40岁至60岁为22人,占40岁 至 60岁 人 群 的 比 重 为24.2%;60岁及以上为11人,占60岁及以上人群的比重为19.6%。
在896份问卷中,有261人选择 “完全不关注”和 “不太关注”PM2.5信息,其中20岁及以下为69人,占20岁及以下人群的比重为35.4%;20岁至40岁为160人,占 20岁至 40岁人群的比重为28.9%;40岁至60岁为21人,占40岁 至 60岁 人 群 的 比 重 为23.1%;60岁及以上为11人,占60岁及以上人群的比重为19.6%。
两组数据都表明,公众年龄越大,对PM2.5的信息越关注。研究小组认为,这主要是老年人自由时间较多,对影响到自身身体健康的空气问题更关注。而年轻人往往由于学业与工作的压力,较少花费时间与精力关注相关信息,对PM2.5的了解程度较低。
研究小组认为,绝大部分公众对于PM2.5具体的危害、以及政府防控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研究小组呼吁权威的医学机构能够发布PM2.5具体危害的报告,根据相应的气象状况给老百姓的生活提供建议,让公众科学认识PM2.5的危害,作出积极预防,降低公众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公众对于防控PM2.5的热情很高,但是愿意自己作出努力的却较少,部分公众认为防控PM2.5全是政府的事。调查小组呼吁,“空气污染的治理不只是政府的工作,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付出努力,比如少开车、少放鞭炮等。只有当“节能减排”成为一种全民意识的时候,防控PM2.5才有实效。 (何晓进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