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关于“中国梦”

2013-04-10     浏览(67)     (0)
  201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由此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最耀眼词语。
  “中国梦”是一个逐渐清晰,不断扩大的过程。白岩松在《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中说:“在很多年前,很难说大家有什么梦想,因为个人的梦想都被一个集体的梦想覆盖了,改革开放就是把梦想还给个人的过程。”习近平在今年两会闭幕式上提到三个“共同享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确,梦想可以存在,是因为它有实现的机会,可以通过努力达成。改革开放3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了财富、名誉、尊重……所以,有一天,人们就突然意识到,这已经是一个可以有梦的中国,一个梦想可以实现的中国。
  但食品安全、官场腐败、雾霾天气、经济减速、社会福利、钓鱼岛问题、朝鲜问题等等太多的阻碍阻挡在前时,我们急需一种信念唤回人们的信心。这时候,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较之目标和任务,“梦”这个字更具有画面感,更能激起人内心的憧憬与向往。
  “今年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的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现实,代表、委员用语言和行动给出了答案——实干实干再实干。”
  “中国梦”还将延续,“梦想在前,路在脚下”是我们对“中国梦”应有的态度。
(学生记者 吴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