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且行且吟

北方的梦

■董毅妮

2013-03-15     浏览(16)     (0)

作者描述了他对中国的北方城市哈尔滨和北京的热爱,他喜欢那里的阳光和干燥的空气,以及四合院和老胡同的沉稳风度,渴望在雪花飘落时去看那片平静的纯白。


  单单是地方志上的久远历史和相片里的蔚蓝天幕,就已让我即刻爱上中国的北方。这么多年,北方,一直于我有一种磁石般的力量,引领我踏上那块辽阔的土地。我买来大幅的中国地图,把想去的地方一一圈下,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就算是用尽一生也不足惜。
  去哈尔滨是在10月一个阳光朗照的日子,耐心地坐了长达十数小时的火车后,我终于来到了秋冬交际之时的冰城。拖着行李下车的瞬间,干燥而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短暂地感到淋漓的疼痛,阳光随性地洒下,一层薄薄的玫瑰金色,那种慵懒的感觉如同王菲的歌声,淡定而直抵内心。
  走出车站,我第一次站在了北方广袤的蓝天下。抬头看天,那天是一片明蓝,有着说不出的澄澈纯净,像是充满了生命的无限张力。朋友微笑着走过来,接过我的箱子,在旅馆安顿下来,而后在街上信步游荡。街道两边的房屋大都有异域的烙印,很多的巴洛克式建筑,带着严谨对称的宗教美。推进教堂的木门,阳光通过空隙投下狭长的阴影,细小的尘埃和纤毫清晰可见,耳室的书架上,整齐地陈列着各种语言的《圣经》译本。我取下英文版的,翻开赭色的软牛皮质封面,看到一行行花朵一样美得炫目的圆体字,纸张已经泛黄,翻阅的时候也因为时光的打磨失却了沙沙的摩擦声。走出教堂时,恰好和一个面容生动美丽的俄罗斯姑娘打了个照面。她的眼神里有斯拉夫民族骨子里透出来的沉郁和深邃,让人倏地想到伏尔加河和莫斯科红场。我开始爱上这座城市,对于这样轻率的喜爱,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我只知道,我是极爱这朗然的阳光和干燥的空气。每年我的心情都被南方小城久落不停的雨水无端左右,落寞的情绪在看不到尽头的潮湿里被牵扯得很漫长。在冰城这样的地方生活,也许我能学着坚韧一些。
  次年,在同样的时节,我随父母去了北京。
  早前读过王安忆的 《两个大都市》。其中写道“走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有着深邃睿智的表情,他们的背影有一种从容追忆的神色。护城河则往事如烟地静淌。北京人的心是藏着许多事的……”。文章写的是北京与上海,关于上海的文字已经记不清了,而北京的那部分却自动滤出来,始终印象深刻。彼时我真正站在北京的土地上,才知道为什么王安忆这个上海人会对北京有这样的描绘,为什么那些文字里有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北京,就像一个巨大的谜,触及它是一个充满隐喻与暗示的过程。那些四合院和老胡同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仍保持着一贯的沉稳风度,似在守护一个誓言,它们是长于记忆的,永远提醒着人们自己的根在哪儿。
  站在未名湖畔之时,秋阳下水面泻满金光,我看到林立的楼房,还有抱着书走过的学子。我突然想到了很多,北大校歌中的末句“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匹夫弱子身上承载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的使命。
  这之后,我又陆续去过另外一些城市,却始终觉得北方的城市才是一块值得深爱与记忆的土地,它的辽远,它的厚重,我都谙熟于心,而今的我,多么希望,雪花飘落的时候,能去看一看那片平静的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