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实现高校辅导员从管理型向学术型的转变,1月14日至16日,我校学生处组织开展了为期3天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系列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名师示范、教学研讨等形式,六十余位一线辅导员在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创新中切实践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想教育职能。
开班仪式上,李言副校长在动员讲话时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承担这门课的老师大部分是一线辅导员,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既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大有裨益。他希望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尽快适应课程要求,争创理工大教学特色。
培训邀请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研究与编写组主要成员、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卢黎歌教授,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叶江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德育教研部主任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宋宝萍教授等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如何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讲解。
在本次培训中,获得学校首届本科教学优秀奖的张根强、沈璿两位老师则现身说法,让参加培训的辅导员老师真切感受到了思修课的魅力。
在随后的讨论交流研讨活动中,参加培训教师就教学上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分享了学习中的收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高博在交流会上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难与收获。“第一次讲授思修课,一个字——累,其中有心理上的也有体力上的。作为理工科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备课的过程难免有些紧张;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学生管理常常会与备课和授课产生冲突,这也是我们辅导员必须客服的困难之一。”他还提到,此次培训为教师们提供了诸多备课的线索与思路,帮助教师开始树立一种积累的意识。
李言副校长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教研室共有90多名教师,这种情况决定了开展队伍建设绝不能搞一刀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按照课程体系和个人水平开展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宋汶珈 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