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一路走一路看

□国际教育学院 ○韩欣彤

2013-03-28     浏览(53)     (0)
读柴静的《看见》,不同于读小说,我没法一口气看完,老是需要停下来消化、思考……
(一)
外表娴静清秀,声音温和恬淡,但骨子里却流露出一种慑人的执着与坚定。作为记者,她以自己特有的柔和与犀利步步相逼,问到死角,同时又把握节奏,通过层层剖析,还原事实本身,穷究事实真相,用她的话形容为:“不见刀光剑影,却见衣衫尽裂。”
第一次在电视里见到她,单薄、纤瘦的身影,短发、清秀。她在与一个中年采访对象边走边聊,我在茫然换台中停了下来,好奇这个年轻温柔的女子在与这个阅历丰富的人聊些什么。温声细语下却无法掩饰她的锋芒、灵动,我能隐隐感觉到一种激烈。我记下了她的名字——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但是当初没有想到,我会到现在都关注这个名字。
对她心生爱意是在《青年文摘》中看到一篇她的文章,没有犀利的言语却不经意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她有的不仅是温柔美丽,而是一般人没有的勇气和坚韧。如今突然想起,便在橱子里一下抽出了那本厚厚的半年合订刊(红版)《青年文摘》,那篇文章叫《记者不是我谋生的手段》,再次重温感觉依旧有力,不光是她的文字、语言,还有她本人——“安静的柴,点燃,就是一团火” 。
我断断续续用了很长的时间看完了《看见》,我看见了什么,好似正如一段歌词,“所有经历风雨的温柔与坚强,所有青春无悔的烦恼与成长,所有奔向未来的理想与张扬,所有冲破捆绑的热爱与疯狂……”她好似一股清澈又有流动感的水流,从我心腹深处流淌。
(二)
她的节目看得不多,我不知道她初出茅庐的青涩与如今的炉火纯青究竟有多大区别,可通过书中的描述,我能感到她一路走来,收获颇丰,羽翼渐成。虽然她一直在成长,溃败感却总是再次袭来。大概每一次溃败都是成长前的蜕壳。看到她这样蜕,蜕了又蜕,总以为已经很好了。不,还得接着蜕。
书中的字句,代表了一个记者十年的经历与感悟。很多话语令我有一种朦胧的认同感,或是一种成长的刺痛感。“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这是她回忆陈虻的话,“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那么,十年后的我若能明晰所有痛苦后的财富,便是成长中幸福的代价。
柴姑娘很多次写到幼年时带着她长大的奶奶,笔笔深情。她说:“有一次,我奶奶去世几年后,石榴树被砍了,我不知道怎么了,电话里冲着我爸又哭又喊,长大成人后从没那样过。我爸后来找了一个新地方,又种了一棵石榴,过两年来北京时提了一个布袋子给我,里面装了几个石榴,小小的红,裂着口。我看着心里难受。”这普通的几句话,我却不忍心含泪再读,偏偏相似的是我挂念的石榴树。
过去的这一年,一下子带走了我生命中两位挚爱的老人。我们的灵魂变得沉重,是因为爱,因为所爱的东西,眼睁睁在失去,却无能为力。有些生命中的记忆,故土,人情,化身为一些物,像石榴树,在,还算是个念想;不在了,就忽地化做飘萍。
“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是相当于死。人要从不假思索的梦寐里挣脱,这才是活着。”故园,很多的人的故园,都已成飘萍。一旦我们离开,就容易忘记最开始的地方,就像走着走着就会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三)
之前柴静的一个演讲视频《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在网上流传得很火,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她的富有细腻却带张力的情感,真诚并娓娓动人的演讲,我很是佩服。当我在书中看到她描述演讲前的细节时,我的心又被深深地触动。这么简陋的场地,底下就坐了几十个人,如果她真如开始所想混一混就过去了,那也就没有了之后轰动一时的演讲。人不能因为对某一相关事物有一丝丝轻视,就降低去完成这件事的标准,找到了偷懒的理由,就不认真对待。其实,小舞台也能成就大精彩。她的同事说得不错,“有的事还是要把它当真,不然就真没意思了” 。 
上台演讲之前,陈虻曾经的一段话刺了她一下也刺了我一下——不要堕落。
“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跟着她的文字,在那些人群与往事里穿行,看见理智、温和、倔强,用心又用力。但因为篇篇用力用心,读起来沉重隐隐有痛。
(四)
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事儿,自省。要自我反思,然后不断修正。我想到了多年前她博客上的一句话:“把溃烂的伤口挑开,挤出脓疮,让鲜血流出来,才能给予人们治愈的希望。”勇于对待伤疤,才能真正得到痊愈吧。
还有一个事儿很重要,独立。行为要合群,但思想要独立。不要让别人的答案成为了你的答案,但要听得进去他人的想法和评论。对待事物,要保持客观的理性。
曾经有人感慨,大学,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胡适说:“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凡间社会的一瓦瓦,看到了构成事件的一个个人,也让我看见了自己。对人要宽容理解,不要任性就甩给别人脸色,不成熟的举动太伤人。我反思自己,曾有多少次都想投机取巧,曾有多少次自己能做到却总想偷懒,曾有多少次不想费心尽力而渴望依赖别人。从今以后要始终记得,“此身、此时、此地”,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她在一步步探寻着世界,而我探寻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