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宏宇 学生记者 王凤一“五省可共建‘教育特区’”、“后4%时代教育资源要更加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法治思维”、“把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向中西部倾斜”……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校党委书记关爱和,全国政协委员、校长娄源功,全国政协委员、副校长宋纯鹏的建议提案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教育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民政协报》、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媒体关注。
3月2日,《河南日报》对娄源功就其提案进行采访。3月3日,一篇题为《一份“执著”六年的提案: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鼓与呼》的文章在该报刊登后,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近三十家主流媒体争相转载。3月4日,《东方今报》对关爱和进行专访,《关爱和:五省可共建“教育特区”》在3月5日发表后,引起数家主流媒体的转载,吸引了如《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并被教育部官方网站转载,引起教育部对中部五省共建“教育特区”的关注。
3月8日和12日,娄源功、关爱和分别做客人民网,就当前教育热点话题接受人民网的专访。访谈时,关爱和说,在国家财政经费日益增多的后4%时代,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像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更需要国家政策做出雪中送炭的安排。在谈到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时,他指出,河南大学的发展与河南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对河南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强调,河南大学将继续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希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学校能取得更大的动力,得到更大的支持,获取更大的发展。娄源功说,教育公平更多是机会的公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人口基数作为主要因素考虑到教育均衡化进程中去。他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做到数量满足、质量达标、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等方面,全面关注教育公平,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3月12日,娄源功接受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采访。他说,推进社会公平,牵涉到民生、教育、医疗这些方面,要让老百姓通过改革得到实惠,感受到改革给他们带来的成果。这样,老百姓都能够参与改革,改革起来动力就大。
3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聚焦两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爱和建议,在进入后4%时代之后,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分配教育资源时,要更加注意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3月14日,新华网就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高校合作办学水平对关爱和做了专访。关爱和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来特别重视教育。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在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希望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倾斜政策,给予更多的支持。
宋纯鹏的提案《关于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被3月18日的《中国劳动保障报》关注。宋纯鹏建议,政府将公共就业服务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平衡地区差,使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缓解大学生择业地域过分单一的局面。
我校三位代表委员的建言建议受到国内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持续关注。两会开幕时娄源功的“不兴这啊”被热炒,每天都有新稿件见诸媒体。3月12日,新华社就关爱和提出的“教育后4%时代”发通稿《关爱和代表:后4%时代教育资源要更加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后4%时代”成为两会期间热门词汇。3月13日,娄源功的“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法治思维”提案被《人民日报》刊登,“改变教育不公现状、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法治层面考虑”开始被广泛关注。
每年的两会,都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影响力大,关注度高。我校三位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不辞辛劳,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角度,为学校的发展,为中原高等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力争获得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方高等院校更大的支持力度,将河南大学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行列,加快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步伐,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