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附属仁济医院成功实施“开放性微创手术”
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为一例十二指肠乳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成功实施了开放性微创手术——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已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该手术被认为是手术刀尖上的舞蹈,对术者技术要求极高。
本报讯 日前,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为一例“十二指肠乳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成功实施了开放性微创手术———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康复出院,并已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患者张某今年48岁,于去年年底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十二指肠多发息肉,遂来仁济医院院求医。经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占位”,内镜下病理活检提示“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普外科胆胰专业组负责人王坚教授领衔的团队经过术前客观的影像学评估、多学科联合的术前讨论后决定采用开放性微创手术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有一12x11mm的占位病变,术中冰冻示“十二指肠乳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遂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整个手术过程中王坚教授始终秉承“精准”的手术理念,精细而又迅速地切除病灶,并在十二指肠壁上精确重建胆管、胰管,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此次手术。术后通过充分的胆道引流、有效的胃肠减压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未出现胆漏、胰漏等常见并发症。
近年来,附属仁济医院院胆胰外科在王坚教授的带领下,围绕胆胰肠结合病变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制定了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技术规范和临床适用指征,迄今已成功完成十几例开放性微创手术。对于部分早期十二指肠乳头恶性肿瘤,也开展了局部切除手术,取得了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临床效果,获得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赞誉。
据介绍,十二指肠乳头病变位于胆胰肠结合部,素来是肝胆胰外科治疗领域的难点。此类病变包括良性腺瘤和恶性腺癌,因其病变位置之特殊、病理结构之复杂而给术前术中定性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带来了困难。目前,虽然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无论是ERCP下活检还是术中切取部分肿瘤组织活检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果的可能,只有完整地摘除肿瘤做病理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对于良性肿瘤而言,胰十二指肠全切术显然对患者创伤过大,因此局部切除才是综合了微创治疗理念的适宜诊疗方式。但局部切除对于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要做到术中精细地解剖出胆胰管开口并将直径仅有几毫米的胰管、胆管精确地缝合重建在十二指肠肠壁上,对手术医生的操作难度是可想而知,因此被称为“手术刀尖上的舞蹈”。
(王昊宁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