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王建华课题组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提供前列腺癌早期诊治新思路
前列腺癌研究:王建华课题组发现抑癌基因HIC1启动子呈现高度甲基化,导致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沉默而失去抑癌功能。恢复表达HIC1可显著降低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成瘤等能力。该研究有助于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本报讯 日前,肿瘤领域主要国际期刊《临床肿瘤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王建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IC1 modulates prostate cancer progression by epi-gentic modification”(HIC1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前列腺癌发展)。该研究从表观遗传学修饰新角度阐明抑癌基因在调控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PC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构建新的PCa小鼠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王建华研究员介绍,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西方国家的男性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位,近年来,该疾病在中国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根据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统计显示,在1988-1992、1993-1997、1998-2002这三个时间段的PCa发病率分别为1.96人/10万人、3.09人/10万人、4.36人/10万人。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PCa发病率最高的上海地区发病率从1990年2.6人/10万上升至2005年的16.1人/l0万人,近几年,这一发病率已升高了12倍左右,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1位,并居所有男性肿瘤的第5位。王建华指出,随着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男性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学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PCa发病率和检出率仍将继续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
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西方国家已经对PCa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但目前人们对PCa的病因、发病机理、进展的机制及临床治疗仍然缺乏完整和深入的了解;而王建华课题组的此项研究,发现在PCa实体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HIC1启动子呈现高度甲基化,可能导致其表达沉默而失去抑癌功能。5-Aza处理PCa细胞系后,HIC1甲基化降低,HIC1表达上调。体内外实验表明,恢复表达HIC1可显著降低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成瘤等能力;相反,shRNA沉默HIC1的表达后,癌细胞这些特性将被显著增强。
此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郑江花系王建华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该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上海教委“东方学者人才计划”和科技部973等单位及项目的资助。
(张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