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都锦城学院 - 《锦城学院报》

转变传统教师角色 构建现代课堂教学

——深入学习院长2012年度总结大会讲话有感

作者:方芳  基础部英语教研室    
2013-03-21     浏览(67)     (0)

  本报讯 在学院举行的2012年度总结大会上,院长邹广严发表了题为“锦城课堂大于天,锦城发展重于山”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我院2012年度取得的工作成绩,提出2013年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遵循三大规律,加快学校发展”和“以课堂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2月21日基础课部召开部门大会,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并对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我联系教学实际对邹院长讲话中的“以课堂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作了反思,认识到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深入六大教学法改革,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教书匠” 转变为“研究者”。英国课改专家斯坦豪斯说:“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要成为研究者,我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1.对教材的研究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材是教学活动“木之本、水之源”,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材不仅仅是教科书,参考书,还包括网络上那些体现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对学生能力发展有帮助的信息。所以,一个现代化的教师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在深刻把握章节本体性知识架构、知识点的实践价值、横向知识的贯通联系、以及渗透的情感价值目标的前提下,跳到更高的层面上重新审阅教材,并结合教学实际,利用互联网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新教材、生成新活动。

  2.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法、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学院倡导的六大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模拟仿真法、以赛促学法、海量平台法,改变了过去以课堂教学仅仅限于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发现问题导向法、以赛促学法非常适合课堂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而课后通过海量平台法,教师可以通网络,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外教学得到了很好地延伸。

  3.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项活动的体现,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当然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两方面的统一体,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出学习方法的弊端,剔除不良习惯;对学习方法好的学生做作经验总结并推广,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借鉴。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不同,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帮助其确立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曾注意到不少学生阅读速度慢,除了词汇、语法外,很大原因在于学生不太懂快速阅读的方法,于是我专门对阅读方法做了讲解和练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听力也是如此,不少学生为了过四级,听了许多真题,还是效果不明显。我向他们推荐了“徐老师原典英语学习法” 和“ 钟道隆英语学习逆向法”,从全文听写入手,慢慢提高听力,并上传听写材料,让学生共享。

  总之,教师的工作体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教师上课前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后的反思,都体现了教学中的可研究性。研究性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注重所有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