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变精神为动力 化感动为行动
学校召开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事迹座谈会
学校组织召开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事迹座谈会,号召全校教师化感动为行动,做好本职工作,肩负起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与会者被英雄事迹所感动和激励,表示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伟大情操。
本报讯 6月4日,学校组织召开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事迹座谈会,学习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舍弃自己或家人生命保护学生的英雄教师事迹,号召全校教师变精神为动力,化感动为行动,做好本职工作,肩负起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党委副书记张东军和教师代表、机关党政管理人员代表、师德项目负责人、老教师代表、校关工委代表一起参加了座谈。
党委宣传部部长宁秋娅传达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决定,并介绍了舍身护生的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等10余位教师的感人事迹。
与会者深深被那些在灾难面前用无私和生命铸就大爱的教师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和激励。教师们在座谈中说,在大地震中,受灾群众尤其是孩子们遭受的不幸让人痛心,在抗震救灾中,人民教师是第一个站出来的,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生命,挽救了学生的生命。汶川等地的教师们用鲜血和生命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和教育职业的神圣。与会人员表示,将在实际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这一伟大情操。
农学院副院长、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常委陈青云说,除了捐款、捐物以外,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爱岗敬业,发自内心地反思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工作成效和业绩;经管学院副教授苏保忠谈到,教师应有关爱学生之心,还要传递给学生,会爱学生;后勤基建分党委书记潘志华表示,一次次学习,一次次受感动,也增加了更大的责任感做好工作。
人发学院分党委书记、院师德建设小组组长李桦说,这些灾区大多是贫困地区,这些教师们在那里默默耕耘,甘于寂寞,甘于奉献,在灾难面前表现的大爱无私正是源于平时道德素养的历练。食品学院分党委书记、院师德建设小组组长陈明海表示要将学习英雄教师精神活动持续、长期做下去。
我校“关工委”会长唐运新表示,这次灾难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凝聚力让他对祖国的未来、对祖国的后代充满了信心,他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也希望教师要教育好学生们学农、爱农,发展“三农”,敢于承担起国家赋予自己的重担。
张东军总结说,我们要将灾区教师体现出来的“师恩浩荡,大爱无边”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化为我们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动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做好育人工作,更好更快推动学校发展。 (桂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