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春师范大学 - 《长春师大报》

英国访学记

作者:王爱民    ◆外国语学院教师    
2012-12-04     浏览(82)     (0)

  2012年对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幸运的是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学。我于9月5号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昔日的“日不落”之国———英国。
  一路奔波终于到达英国,坐上北方列车去往谢菲尔德市,透过车窗看路边漂移的风景,仿佛又回到了四年前,所看到的一切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谢菲尔德市是一座山城,面积不大,在这里的人们通常称其为“谢村”。由其名字大家便可知其大小。对于英国人口中的“大”你千万别当真,尽管英语中不乏“大”这个词的表述,如huge;large;gigantic等等。城市虽小,风景可谓秀丽,英国人的友好更无可置疑,处处能体现出绅士风度。你如果问问路他们会很热情的告诉你。
  时间在飞快的流逝,来到英国已经有两个月了。我深知此次机会之难得,这两个月以来除了每天上课、听来自世界各地大学教授的学术讲座外,几乎每天在图书馆里看书、查资料,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
  在这两个月里,虽没有到处欣赏风景,却也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来到英国后我要把报道材料寄到中国领事馆驻曼彻斯特教育处。众所周知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于英国,皇家红色邮筒便是它的象征。材料备齐,我贴上“First4Class”邮票便寄出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却杳无音信———邮丢了。只好亲自去送,在火车上拿了一份免费报纸,恰巧有一个词不认识,对面正好坐着一位在曼彻斯特大学读大二的学生,本想,在英国缺啥不缺字典,随处可问,结果她也不认识。
  十月末,正好适逢英国的传统节日———万圣节(HALLOWEEN)。公元1世纪初,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HALLOW”即圣徒之意,是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的一天,这一天要举行弥撒仪式(Mass)。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有意思的装饰,诸如各式鬼怪、南瓜灯、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孩子们会穿上各式各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和篓去挨家挨户的讨糖,说是“trick4or4treat”。
  俗话讲入乡随俗,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体验其文化底蕴,我也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凯尔特人把它提前一天,“谢村”又把它提前了3天。10月28日,这一天正好是礼拜天。小镇真是热闹非凡,大人小孩多数人都穿上了节日的服装,本来就很狭窄的街道更显拥挤,到处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整个小镇完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
  雨(到了这里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毛毛细雨,几乎每天都发生,你千万不要听天气预报,这也是英国人为什么见面就谈天气的原因,没有人知道何时下雨何时晴天)不知何时也来凑热闹,雨一直在下着,活动也在继续着。
  笔之所及,思乡之意也油然而生,想念远在祖国的同事、朋友、还有亲人。心里默默祝愿他们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