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和灾区人民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

作者:魏海政  王静    
2008-06-11     浏览(411)     (0)




  5月12日以来,我们曾一次次被那些无情灾害造成的惨烈场面所震撼,一次次为那些割舍不断的至爱亲情而柔肠寸断,一次次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而激动,一次次对那些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的疲惫身影升起崇高的敬意。当归来的第一批山东大学医疗队队员们,讲述他们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时,我们再一次被深深打动了。
  这是和平年代里的一次不平凡的战争;他们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又是特殊环境下的勇士;让我们听他们讲述从灾区带来的故事———三个老兵,一支团结的队伍山东省派出的第一批医疗救援队成员共有52人,分为四个分队。其中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二医院14名医护人员为主,包括省胸科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5名医生、护士在内的这支队伍,属于第四分队。在这支队伍里,有三个老兵,一个是省医疗队的领队李道文,一个是第四队队长牛军教授,另一个是第四队副队长张洪福教授,他们分别是69、70、68年入伍的军人。三个老兵,也是三个老党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组织协调能力,在情况复杂的救援前线,他们是整个队伍的核心和灵魂,带出一支团结、顽强、能打硬仗的队伍。
  队长牛军和副队长张洪福都曾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有着丰富的地震应急抢救经验。张洪福教授说,队长牛军是个人才:他思路清晰,处事果断,善于协调。查房、接诊、开会、组织、调度……每天从早8点至晚11点,一直在忙,没有一天不是如此。腰椎有病,血压也升高了,手还在装卸行李时被割破,全不放在心上。后来连日劳累患上感冒,从17日到达平武,直到最后离开,一直咳嗽不断,却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率领大家齐心协力工作。而作为年龄最长的副队长张洪福,也像兄长一样关心着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每天不管多晚、多疲劳,总要等到最后一个队员回到帐篷才会入睡。险要关头、疲惫至极之时,他时常会抛出几句诙谐幽默的语言,博得大家轻松一笑,调节了情绪,缓解了气氛。
  这支队伍来自四所医院。许多队员原先虽在同一所医院,彼此之间也并不熟悉。在三个老兵的带领下,队员们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人人都忘我地参加伤员救治工作。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吃不好饭,喝不上水,没法休息,余震不断,队员们没有一个人说苦喊累;年资高的医生有时要做平时住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谁也没有半句怨言;有困难、有危险争先恐后,身体不适依然坚守岗位,早来晚走,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5月22日那天,张教授接到儿子的电话,才知道这天是自己58岁的生日。队员们在帐篷里席地而坐,大家以水代酒为张教授庆祝。没有蛋糕蜡烛,没有美味佳肴,只有队员们真诚的祝福。再苦再累没见张教授皱过眉,而此时,这个刚强的汉子眼圈发红了。队员们共同许愿:祝愿灾区的人民幸福安康,祝愿灾区的明天更美好!
  在这种生死与共、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短短十几天,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可以说是生死之交。队长牛军一再深有感触地说,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是我们工作圆满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转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