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马费成:与“信息”一生的约会

作者:冯林  本报记者    
2013-03-01     浏览(189)     (0)

马费成是中国信息管理科学和情报学界的知名专家,他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情报学理论方法和信息管理领域的探索,引领信息与管理学院产出大量成果并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他自喻为“信息人”,致力于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领域的研究,并引领方向。他教书育人,注重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与后续课程的整合与衔接,他的著作影响了信息时代和信息管理学科。

    他是中国信息管理科学、情报学界的知名专家,半个世纪痴心于情报学理论方法和信息管理领域的探索;他是信息管理学院学术带头人,引领该院产出了大量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他就是信息与管理学院教授马费成,日前当选为我校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推陈出新
    早在1980年代初期,马费成就伴着一张书桌、一盏孤灯以及三尺讲台,开始引进国外有影响的情报学理论研究成果,包括英国著名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的情报学基本理论等;而他提炼出的“文献情报流规律”,早已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础。
    浩如烟海的情报,单调枯燥的数据,马费成却把这些当成了创业的黄金宝地。他提出情报学取得突破的两大关键课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温有奎说,他一直沿着马老师所指的这条路径探索知识元和知识组织,找到了学术发展的新空间。
    马费成证明了情报学中经典的布拉德福定律不仅在宏观文献层次是正确的,而且在微观层次的内容单元上也符合。2001年他进一步证明了布拉德福定律的存在性和正确性,这一结论受到美国情报学会前任主席Michael Burcland教授高度评价。传统的故纸堆里的学问,被马费成做成了现代新学科的增长点。
    “情报学和信息管理是我的生命,我这辈子干了一件我喜欢干的事。”马费成说。

继往开来
    马费成自喻自己就是一个“信息人”。在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领域,马费成区分出企业、政府、图书情报界的不同研究范式和共同特征,总结出信息资源管理沿革发展的历史过程。他强调要重视社会、人文、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并认为这是净化当代信息环境,克服信息爆炸的有效的途径。
    马费成决心要为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放信息服务的正能量。近些年来他开始了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为科技部制定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标准规范,为教育部制定人文社科特色数据库标准,他为湖北省科协等提供有关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决策性咨询报告也被采纳。
    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信息平台上,马费成一次次经历从无到有的煎熬和喜悦。

引领方向
    自1992年成为信息管理学院的领航人到2005年退居二线,费成引领该学院历时12年。他亲切地把学院称作“一生的邀请”。
    在此期间,他制定了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学院花大气力调整学科结构。在课题申报与选择,教学体系的确立与教学内容组织时,学院都以规划确定的方向为基础,确保了该院的学科始终与时代同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产出了大量成果,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在两次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马费成主持并参与了这些学科培养规范的制定和咨询工作,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科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书育人
    他从毕业留校任教,便与中国的信息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马费成明白,要教出本行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拥有高水平的教学经验。因此他与同事们一道对欧美同专业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他们还对本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综合大学科技情报专业的特点,制定全新教学方案,大大改善了这个传统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可转移的智慧。
    激情和豪迈的背后,是惊心动魄的挑战。他注重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与后续课程的整合与衔接。他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马费成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他是一位拥有特别判断力的人,他的著作影响了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和信息管理学科。”一位学者在博客上这样评价马费成,这也正代表了学界的一致看法。
    (“本周人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