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十八大精神 聚焦·领会·解读

浓墨重彩绘就未来新蓝图

党委统战部部长 赵竹村

2012-12-25     浏览(62)     (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重新要求和新部署,着重加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质量提高,并关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只要始终把人民幸福安康放在心中,我们党必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一方面,紧扣“五位一体”
  总布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那么,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新部署呢?联系实际,农村居民的最大期盼是新农村;城镇居民的最大期盼是新城镇;无论城乡,老百姓的最大期盼是新生活。可以说,十八大报告正是立足人民的新期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老百姓浓墨重彩地绘就了新农村、新城镇和新生活蓝图。
  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将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各方面工作布局,将农业现代化列为新型“四化”重要内容,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在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方面,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三个“坚持”、两个“加快”、一个“着力”、一个“改革”等重要举措。在积极谋划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还强调“四区”发展问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新城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处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人口在城镇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多地面临交通堵、住房贵、入托难、空气差等“城市病”,对于城镇化的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抓住优化城市化格局、科学规划“城市群”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环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不断打造幸福家园。
  新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鲜明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成为十八大报告的突出亮点。特别是,锁定“幸福”这个关键词,明确“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政策导向,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强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总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奔小康的内在动力。只要始终把人民幸福安康放在心中,我们党必将能够紧紧依靠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