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石家庄铁道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报》

大学生寒假水中救人乡亲千里之外寄感谢信

◇苏喜娥 《石家庄日报》记者 宋 娇

2008-04-15     浏览(873)     (0)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大学最关键的任务。党委书记、院长王岳森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明确指出:我们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有责任感的人,社会需求的人才。我校电气分院学生杨之亚寒假勇救落水三人的事迹,感动了父老乡亲、感动了学校师生。危难时刻显身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今天本报特刊出他的事迹报道,以飨读者。—————编 者
寒假期间,石家庄铁道学院学生杨之亚从冰冷的河水中救出了一家三口人,事后他悄然离去再未提起。直到近日从千里之外的安徽寄来的一封感谢信,才让大家了解了那样一个动人的场面。
  2月15日是农历正月初九,按照民俗农村还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安徽省灵璧县河王村的村民们也不例外。当日,正在放寒假的杨之亚在一位亲戚家帮忙干活,突然听到外面有一阵异常的呼喊,他意识到可能出事了,然后就往外跑。村边的小河离亲戚家有100多米的距离,杨之亚飞快地跑到河边,纵身跳入河中。
  杨之亚说,他跳入水中后先把那位男子的头部拉出水面,这时才发现侄子也跳进水中了,他把落水男士交给侄子,然后赶紧去救妇女和孩子。他看到妇女没有大碍,冷静的他赶紧把孩子救上岸。之后,他立即对落水男子进行人工呼吸,但半小时过去了仍不见起色,乡亲们说人不行了,劝他回家换衣服,但杨之亚执意继续救助,落水男士终于有了呼吸。同时,村里的医生在一旁救孩子,落水妇女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也被救了上来。直到这一家三口都被送去了医院,杨之亚才回家换衣服。
  “当时岸上是什么情况,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可能被淹?”记者问杨之亚。
  “我眼都没往桥上看,如果当时再想想其他的,他们早就没命了”,杨之亚说,整个过程他也记不清持续了多长时间,直到回家换衣服时才觉得真的很冷,当晚到后半夜身体还是冰凉的。直到事后杨之亚才得知,他救的一家三口是别村的,他们在亲戚家吃饭回家,因车速太快才撞到桥梁上掉到河里的。
  3月8日,被救者沈秀堂一家三口已经伤愈出院,因为沈秀堂所住村子与河王村还隔着一个村子,大家彼此都不熟悉,他们一家人几经打听才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个小伙子,然后一路打听,带着礼物和感谢匾终于找到了杨之亚家,前来答谢他的救命之恩,而这时杨之亚已经回到了学校。他再三嘱咐奶奶,“救人是咱该做的事,千万别收人家的礼物。”70多岁的奶奶在电话里听到孙子懂事的声音时,感动得老泪纵横。
  记者拨通了杨之亚家乡———安徽省灵璧县河王村杨书记的电话,他说,杨之亚的这一“壮举”被周围村里传为美谈,让大家特别佩服。在乡亲们的建议下,村里给石家庄铁道学院写了一封感谢信,记者看到,这封信是3月27日被寄到学校的,这是乡亲们、被救者等人的心声:“尊敬的石家庄铁道学院领导、老师你们好,感谢你们为我们灵璧县这一偏僻乡村培养出这样一名德才兼备、见义勇为的好青年,他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月28日,学校为杨之亚颁发“见义勇为”奖学金,并号召全院的学生向杨之亚学习。辅导员陈国斌说,杨之亚平时表现特别好,每年新生开学,杨之亚都接新生,从早忙到晚。这次救人的事他从未跟同学们提起过,直到那封信到了大家才知道。
  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范千文表示,学校要在校内外媒体上大张旗鼓地给予宣扬,让大家都能看到,以后都要向他学习。如今,即将毕业的杨之亚已经与一家公司签了合同,大家都相信,凭他的善良和业绩,以后的路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