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准记者的记者之路

作者:□学生记者李成    
2012-11-10     浏览(81)     (0)

  “采访和写稿是我的爱,赶赴现场脚下路正开,什么样的报道最呀最精彩,什么样的评论才让人开怀……”11月7日晚九点,在《最炫记者风》欢快的歌声里,我校首届记者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新闻style”主题晚会落下帷幕。在别人眼中,这或许就是一场普通的晚会,但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系的学生来说却意义非凡。
  立冬之夜,寒风刺骨,然而却刺不透同学们火热激动的心。“辛苦一个月,终于完美收官了,估计今晚即将成为一个难眠的刷屏夜。”晚会结束,新闻班班长刘璐在回去的路上感慨道。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QQ、微博上本应狂欢的夜晚却出奇地安静。第二天一问才明白,“都劳累一个月了,昨晚回来啥也不想,只想美美睡上一觉。”那一刻,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就是他们最幸福的事。
  一个月前,新闻系老师严励在课堂上说道:“记者节即将到来,作为准新闻人,新闻班是否应该借此机会举办一个活动,打造一个锻炼、展示自我的特色平台。”仿佛一粒种子入土,自此新闻系52名同学开始了艰难的讨论策划、组织安排。前无“古人”,他们只能依靠自己不断摸索。“一向低调的新闻班是时候疯狂一把了,无论结果无何,我们都将勇往直前。”新闻班周强曾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做报纸,拍DV,练朗诵,搞辩论,演短剧……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商讨修改,最终将节目形式确定下来,将想法变成了具体的策划书。在众人印象中,似乎有了策划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但对于没有活动经验的众人来说,却是困难重重。做报纸如何排版、美化,去哪印刷;拍DV怎样写脚本,如何推镜头;演短剧是否足够精彩、赚人眼球……每一个小困难的阻碍都有可能导致某个节目“泡汤”,每一个细节的不周都足够让整台晚会失色。
  “我决不允许活动因各种小困难而黄了”,面对着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班长刘璐在QQ说说上斩钉截铁地说。不会报纸版面设计和排版,就请教老师,现学现用;DV脚本写不好就上网查找资料自学;短剧表演力不够就请外援帮忙。攻坚阶段的夜晚,凌晨两三点睡已经很正常了。为了拍摄取景,开封大街小巷背着相机到处跑;为了采访到优秀记者,新闻班陈梓鑫在郑州跟着记者“软磨硬泡”,一呆就是一个星期。“不逼一下你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你永远也不会发现自己有多么的优秀”,从郑州满载而归后,陈梓鑫这样总结道。
  “且行且珍惜,这将是2010级新闻班大学时代里最美好的回忆”,在他们的自办报《心闻报》总结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着。“这次活动之后,我们班的凝聚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一路走来,感谢他们的陪伴”,这是新闻班所有学生的共同心声。一路走来,虽然异常艰辛,但却收获满满。每天的讨论磨合,他们懂得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是一个集体,需要团结合作;前往郑州各大报社征求总编记者寄语,他们明白了努力坚持,敢于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成功;在接触那些真正优秀的记者后,他们说,自己这些准记者在记者的道路上还需更多磨炼。
  “我们的眼睛是一束光,照亮所有的黑暗和迷茫;我们的声音霹雳般响亮,歌颂所有的美好和善良。”朗诵比赛《那束光》中,他们齐声高喊着。在第13个记者节里,这些准新闻人用创意传递着自己的思想,用节目抒发着自己对记者的祝福,用努力和坚守表达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记者的道路上,愿所有的准记者都能够秉承这份理念,勇敢地、执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