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深入开展院校研究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本报特约评论员 袁东 李爱民
最近,学校工会、人事处、社会发展学院联合推出了《中央财经大学专任教师师德师风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运用分层抽样的社会调查方法,采用被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社会心理学量表,对我校417名在职专任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如:教师对我校师风师德建设工作认可度较高;身体健康状况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经济状况、教学任务和生活压力严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等。依据上述结论和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报告提出了继续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建议:诸如增强教师服务社会意识,发挥老教师、教授及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关心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差的教师,关注教学任务大以及生活压力大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完善教师科研考评机制,提高教师对学校决策的参与度等等。尽管调查对象仅选取了专任教师的一少部分,也没有涵盖校内其他教职工群体,如管理人员等,但有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牵头和支持、学院教师的科学研究做支撑,这些结论和建议必将会成为今后学校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实,这种基于本校情境、针对学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应用性研究就是目前逐渐被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所重视的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这类研究在欧美等国家的高校早已成为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主动行为。院校研究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它是直接以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由本校人员在本校内部、通过系统收集整理高校运行数据、科学分析这些数据、以改进本校管理为基本目的的一种管理咨询研究。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高校的经验不能说明的,是理论所不能充分验证的、理解的。而院校研究恰恰就是通过校内人员对身处其中的特定院校的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特定的方案和计划,以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依据。可以说,院校研究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欣喜地发现,随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来,院校研究已经成为学校许多部门管理者和教师的自发行动。例如学生处已经连续多年发布《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分析报告》,发展规划处每年根据学校统计数据编写《学校统计分析报告》,文传学院正在编辑《中财往事》,学校各二级单位也开始编纂事业发展报告,后勤集团也在开展一些研究等等。上述现象表明,学校在各项事业大发展的同时越发关注对自身的研究。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催生了院校研究,院校研究的开展又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时期成为我校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院校研究功不可没。
院校研究的范围涉及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校发展战略和政策决策层面,也包括学生事务、教师事务、教学资源、专业与课程评价、年度报告等高校具体管理实务。现代高等学校的重大决策,往往是多目标决策,决策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具备多种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团队来承担研究任务。在很多发展较快的高校,院校研究者已经成为高校决策者越来越倚重的"外脑"。
学校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更需要依据科学的研究方法把院校研究进一步开展下去。校内许多管理部门开始有意识地与学院专业教师联合开展院校研究,借助专业力量研究部门管理遇到的问题。这种合作值得提倡。校工会、人事处、社会发展学院联合开展的专任教师师德师风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院校研究范例。院校研究关注的是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职工无论是作为研究者还是研究对象,都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为学校发展同时也是为自身发展做出努力。希望各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师生加强院校研究相关理论的学习,凝聚团队,围绕学校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尽快形成研究成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