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风雨同舟路 肝胆相照情

———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与百年河大

作者:段金卯  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    
2012-09-10     浏览(75)     (0)

中国农工民主党在河南大学的发展历程,从小组到支部、基层委员会,得到了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党员积极开展科研和参政议政活动,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现有成员89人,代表人物有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吴博亚教授和化学专家董学芝教授。他们借助专业优势,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为学校争创国内一流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振兴贡献力量。


  1986年8月,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河南大学小组成立。从此,农工党河南大学组织的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百年河大的校园里增添了新的生命力。26年来,农工党河南大学组织在河南大学党委的引领、支持、帮助下,从小组到支部、再从支部到基层委员会的发展历程,无不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路,肝胆相照情。
  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界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农工党在河南大学的发展始于1983年,也是新时期河南大学统战工作的恢复时期。1986年6月5日,学校制定了《关于积极为民主党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情”、“出力”开展工作提供条件的意见》,规定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开展全校性大型活动,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并在主席台或前排就坐,确定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下午为民主党派活动日。在学校的长期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86年8月,农工党河南大学小组迎来了新生。党派的组织建设一直以来都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1993年12月,农工党河南大学支部的成立,正是河南大学党委助推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实际例证。1998年,为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河南大学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搞好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为中心,协助各民主党派做好换届工作。是年6月,农工党河南大学支部顺利换届,完成了政治上的交接。三校合并后,为进一步推动民主党派工作,学校对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和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各民主党派成员进行登记。在此基础上,2002年各民主党派组织分别进行了实质性的合并。是年4月18日,农工党河南大学支部合并换届,并扩建成立委员会。2008年1月,在河南大学党委的支持和协助下,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换届,一批年轻有为的高级知识分子充实到领导班子,为以后农工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现有成员89人,具有高级职称者37人,中级职称者52人,担任县处级(副处级以上)实职干部者3人,曾任开封市人大副主任者1人。党员中既有全国政协委员,又有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其中曾担任农工党省委副主委者1人,农工党市委副主委者2人。作为河大人的农工党党员,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内容广泛、具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活动,围绕学校的实际工作和市情民意,积极撰写议案和提案、参政议政,充分发挥了参政党的职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农工党河大委员会的党员,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今,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成员共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30余部,完成成果鉴定10余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代表人物有我省著名的耳鼻喉科专家吴博亚教授和化学专家董学芝教授。吴博亚教授从为耳鼻喉科正名到填补我国喉科基础医学的空白,再到把医学心理学引入耳鼻喉科范围,其科研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董学芝教授在科学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2004年,她主持研究的“把造纸黑液变成造纸材料”技术获国家专利,并申请了国外专利。2005年此项技术在国内造纸业投入使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董教授还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为河南大学赢得了荣誉。
  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借助专业优势,立足本职,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多次组织医疗专家在校内外进行义诊,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家庭健康巡诊。同时,委员会还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对党员进行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围绕百年河大争创国内一流大学,组织和带领党员献计献策、尽心尽责。
  26年,弹指一挥间,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百年河大的呵护,离不开学校党委的支持与帮助。2012年9月25日,河南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农工党河南大学委员会的全体党员必将以百倍的热情、实际的行动,为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振兴的宏伟蓝图锐意进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