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报》
校庆论坛
本文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崔世杰教授、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高亚春总工程师、郑州轻工业学院林世选教授、同济大学贾中恒教授、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同济大学张雄教授等人的讲座内容。主要涉及高铁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个人发展规划、计算语言学原理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思想路向问题、科研思路创新与SCI论文发表、建筑生态环境材料等话题。
王梦恕院士讲述“我国高铁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报讯 (记者 郭琳) 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西苑校区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我国高铁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副校长谢敬佩教授主持。
王梦恕院士首先从我国面临的人口增长、水资源紧缺、能源紧张等六大难题谈起,引出了我国修建高速铁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报告主要讲述了我国铁路建设的特点,高速外交的重大意义和京沪高铁的设计、施工原则与要点等方面内容。王院士谈到,高铁技术在本质上也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高速铁路从梦想到实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出行更加便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高速铁路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接着,王院士用图片、数字和事例向在座的师生们展现了我国未来高速铁路的发展趋势。王院士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谨的讲解,多次博得在座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张广胜教授谈“新生代民工市民化:进程与决定机制”
本报讯 10月16日,沈阳农业大学张广胜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在开元校区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新生代民工市民化:进程与决定机制》的学术报告。
副校长谢敬佩教授介绍了河南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并为张广胜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张广胜教授报告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等基本特征,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经济学院 学科建设处)
郭广生教授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本报讯 (记者 扈孟德) 10月18日,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全体校领导、全体处级及以上干部、副教授及以上人员、博士等共同聆听了《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再思考》的报告。我校校长王键吉教授主持报告会。
郭广生教授认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将是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关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郭广生教授认为,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转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导;增加经费投入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层层推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其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在介绍了近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后,郭广生教授就我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紧密结合国家以及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制订,进一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重新审视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二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三是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创新学校发展模式。四是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五是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六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严格管理,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傅恒志院士谈“宇宙化学元素的起源”
本报讯 10月22日,开元校区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宇宙化学元素的起源》的精彩报告。
本次报告是傅恒志院士《宇宙化学元素的起源》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大爆炸——氢和氦的诞生》,傅恒志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形成过程。他指出,恒星诞生之初的原始物质仅是氢和氦,在宇宙大爆炸最初的3分钟内,氢、氦等物质聚集在一起,在聚集过程中通过核聚变反应,恒星又产生了碳、氧、镁、硅等化学元素及行星和原始生命的原物质。随后,傅院士又向在座的师生们讲解了大爆炸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傅院士幽默风趣而又不失严谨的讲解,多次博得在座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处)
徐向阳教授论“自动变速器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本报讯 10月22日,在西苑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向阳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自动变速器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专题讲座。
徐向阳教授从汽车节能与环保、汽车先进自动变速箱等技术的发展背景谈起,讲述了自动变速器技术及产业化现状、自动变速器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国内外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重点阐述了国内和国外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发展特点及我国自动变速器产业的发展背景和未来总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讲座结束后,徐教授与在座的师生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学科建设处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许洋教授讲解“转化医学的应用”
本报讯 10月22日,我校一附院邀请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著名的肿瘤研究所史隆—凯特林研究所的许洋教授进行学术讲座。
当日下午,许洋教授以《转化医学的应用》为题,讲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应用、转化医学在临床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子生物标记物、肿瘤蛋白质组学。
(第一附属医院 王俊强)
崔世杰教授解读“如何做好个人发展规划”
本报讯 (记者 扈孟德)10月23日,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我校杰出校友崔世杰教授应邀回到母校,在开元校区为大学生作了《关于如何做好个人发展规划》的报告。校友会办公室、学科建设处负责人及500余名大学生聆听了报告。
崔世杰教授认为,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个人发展规划应考虑个人兴趣,个人条件,家庭和父母的期望,社会的需求,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家庭及周围条件等。最好是中学阶段就要制定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明确自己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大学期间要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如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开创新局面的能力等。同时,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自信心,看待问题要充满阳光,要善于抓住机遇。
崔世杰教授还与同学们交流了如下几个至关重要的理念:要想使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别人不一样,就必须走与众不同的道路;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还没有做成是你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完美;要敢于想象,敢于做梦,有梦想才会有现实;深入思考,使自己具有“深度”的法宝;计划是步向成功的阶梯;原谅自己的懒惰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永远不要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最后,崔世杰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
高亚春总工程师谈“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
本报讯 10月23日,在开元校区,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高亚春总工程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的精彩讲座。
高亚春总工程师从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国内外风电发展的现状谈起,对风力发电原理、风电机组构造、风力发电机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以及海上风力发电等方面展开了讲述。在讲座中,高亚春总工程师对我国风电发展过程及趋势、风轮叶片的设计技术、变桨系统、机舱设计、发电机设计等作了重点阐述。讲座结束后,高亚春总工程师又与在座的师生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学科建设处 数学与统计学院)
林世选教授解读“现代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的全面发展”
本报讯 (记者 王钰) 10月25日,郑州轻工业学院林世选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现代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的全面发展》的学术报告。
报告围绕“现代大学的发展与变迁、现代大学精神是大学建设发展的灵魂、现代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的使命、现代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的全面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谈到大学精神时,林教授强调,大学精神是大学优良文化传统的结晶,是大学生命力的体现,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大学建设发展的灵魂所在,高水平大学应该有独特的大学精神。最后,林世选教授认为,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大学教师,要做到全面发展,需从立德、立人、立志、立学、立能、立形六个方面下功夫,应把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做美好价值的坚守者、弘扬者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创新者。
贾中恒教授阐释“计算语言学原理和方法”
本报讯 10月25日,我校校友、同济大学贾中恒教授在开元校区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计算语言学原理和方法》的专题讲座。
贾中恒教授就计算语言学方法及运用上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独到而透彻的讲解,并利用在研的计算语言学程序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直接而生动的互动。最后,贾中恒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外国语学院 学科建设处)
安启念教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思想路向问题”
本报讯 (记者 扈孟德)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在开元校区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思想路向问题》的报告。
安启念教授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就,主要是立足实践的需要去“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当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任务的这种重大变化凸现了“从实践需要出发看理论”思想路向的重大意义。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是从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选择。
孟学伟教授谈“科研思路 创新与SCI论文发表”
本报讯 10月26日,我校一附院邀请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终身高级科学家孟学伟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当日下午,冯笑山院长为孟学伟教授颁发聘书,聘任孟学伟教授为一附院兼职教授。交流会上,孟学伟教授以《科研思路 创新与SCI论文发表》为题,和各科业务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 (第一附属医院 王俊强)
王金发教授述说“站讲台——教师之天职”
本报讯 (记者 杨协力) 10月30日,中山大学王金发教授做客“校庆论坛”,王教授以《站讲台——教师之天职》为题,在开元校区为我校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副校长李友军教授主持了报告。
王教授认为,当教师应当有三敬畏:敬畏讲台、敬畏课程、敬畏课程表。本科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学是责任、教学是科学、教学是文化、教学是艺术。当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当作自己的责任,教师的三个境界是经师、能师、人师。大学教师还要有效地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肩负的科研责任。王教授的报告援古论今、声情并茂、妙语联珠、引人入胜,让在场的我校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老教师高超的讲课技巧。
赵剡水董事长谈“企业和人的战略修养”
本报讯 10月31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在西苑校区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企业和人的战略修养》的报告。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副校长周志立教授主持报告会。
赵剡水董事长就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他还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就青年学子的专业素质、工作激情、团队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详尽的建议。报告最后,在场的师生与赵剡水董事长进行了热烈讨论。 (学科建设处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张雄教授阐释“建筑生态环境材料”
本报讯 (记者 胡前胜) 10月31日,在开元校区,同济大学张雄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建筑生态环境材料》的学术报告。
张雄教授认为,建筑生态材料是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张教授还介绍了再生资源型、节能型、净化型、功能型、智能型等多种生态环境材料,并指出建筑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报告结束后,张教授与在座的师生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