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精神的盛宴
(上接第一版)社会保障的发展一直凝结着他的智慧和贡献。关老师不但上课认真,而且对科研更是一丝不苟,他每年都发表近1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非常令人敬佩。关老师数十年都是异常地勤奋工作,他曾跟学生说,他从来不午休,而且晚上一般要工作到一、两点钟。
有些博导把自己能招博士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垄断并进行各种交换。南开大学为了保证博士的培养质量招收在职博士生非常有限,这就把政界、企业界的许多想镀金高官、显贵拒之门外,也限制了博士招生中的各种交易行为,保持了学术的一方净土。关信平老师早就明确声明不招一个在职博士生,而且在考试之前一个考生也不见,谁愿意考就报名,最后以考试成绩、学术水平来录取。他把目光放在了优秀青年学者身上,为优秀青年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道路。有一件事让我对关老师也格外敬佩,几年前国外一个著名大学出版社要出版一本关于中国社会政策方面的书籍,曾邀请关老师作个序,但关老师阅读了英文原版书后,认为那本书学术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全面反映中国的社会政策,就拒绝了为其作序。世界著名大学出版社,是多少人不可企及的一个高度,却被关老师拒绝了,他在捍卫着自己的学术品格的同时,更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和学术道德。
关老师工作繁忙、时间安排相当满,但是却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寒假期间我曾申报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我拿出初稿请他给我提出修改意见时,他跟我谈了近一个小时,他在肯定我的选题的同时,对我的论证和设计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当我把修改后的稿件发给关老师时,他正在欧洲讲学,我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关老师就给我回复了邮件,并进一步提出了详细的五条修改意见。当我打开他的邮件时,非常感动,第一次感受到了有导师的幸福!王处辉老师、唐忠新老师等也主动邀请我参加他们主办的学术沙龙活动,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也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并且把他们出版的书籍赠送给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关信平、王处辉、唐忠新等老师曲折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勤奋精神和执着追求,以及人生态度和人生理念,给我很多启迪和激励。我想也一定会给青年学生更多的鼓舞,是他们的智慧、勤奋、执着和人格修养共同成就了他们的学术地位和事业成功。
离开南开大学之时,心中充满了许多不舍和留恋。对于人才辈出的南开大学来说,我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微尘。但对于我来说,南开大学在我的生命中却留下了深深印记,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南开大学老师勤奋的敬业精神、正直的学术品格、平等待人的处事风格,在带给我学术上收获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思想的成长,将深深地鼓舞着我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