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报》

院报情忆

作者:丽  ●王    
2008-05-17     浏览(575)     (0)

  加入院报也快两年的时间了,每一天都努力的向前行走,想看一看前面的样子,却忘了回首曾经走过的路。
  记得刚进院报的时候,那时我还是短发,现在都应经长的那么长了。那时殷老师还在,现在他已经退休了。时间的脚步常常快的让我们跟不上。想起在院报第一次开会,老师让我们做最自我介绍,平时很少发言的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在心里想这词寻那句的,不知道如何推销自己。听着大家的自我介绍,自惭不如。我姐曾说我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我想我可不能成为她说的那样,在心里给自己鼓气:王丽你可要加油呀,这里那么多优秀的人,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其实进入院报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路过食堂,看到院报正在招新,兴奋地记下了联系方式,也许因为自己喜欢文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在发展专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喜好。而进入这个团体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幸运。
  在院报的这两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各类文体的写作知识,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很多采访时应注意的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记得写的第一篇稿子是薛妍姐带着我们做的采访,关于“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那时想到要采访老师,我紧张的毛病就又犯了,薛妍姐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告诉我们采访其实没什么的,就像是一次聊天。她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如何采访的书籍。回去后我做了一些准备,列出了十个问题,兴奋了半天,还以为自己很厉害。待到采访时,看到薛妍姐列出了足足有三十多个问题,甚是惊讶与佩服。整个采访我都没有说几句话,但通过这第一次的采访,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如怎样和采访对象交流,怎样引出问题,怎样去做前期的准备,这些经验的积累,让我在以后的采访中都自如很多。
  记得老师曾告诉我们:文章是多多练出来的。为了让我们的写作水平有更快更好的进步,编辑部的老师还邀请了校外的记者和学校在新闻上有研究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讲解,让我们对新闻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院报,不仅是学到东西,我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群体就如一个家庭,融洽而和谐。每次开会,老师们都和我们坐在一起,不像是开会,反而像是在谈心一样,让我们除了尊敬还多了几分亲密。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聊天,一起参加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院报里的这些朋友,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他们都是我永远的伙伴。
  还记得沙家浜里大家灿烂的笑容,天平山上的相互扶持,钱塘茶人里畅心的谈话。这些一起走过的日记,都成了永久的回忆。
  其实,作为一名学生记者,需要更多地去洞察生活,去更敏锐的感知生活。想起前段时间看过吴冠中的一句话:“紧握手中的笔杆走下去,所有的东西发展到极致都是境界。”我想,很多时候,文字是最好的记录。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院报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