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报》
向母校汇报
作者:弛(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 ●张
编者按:张弛,男,1981年考入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毕业。毕业后分到铁道部办公厅值班室工作。曾任铁道部中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工委研究室综合调研处处长等职。2003年起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
离开母校已经23年了,老校友们在一起,让我谈谈毕业后的工作,顺便给母校汇报下。我在学校、机关和企业工作过,30多年的党龄和工作实践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锤炼了我的党性,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使我既懂经济和管理工作,又熟悉党建工作。
在铁道部办公厅。主要从事部领导的重要讲话和重要的文件起草、协调安排部领导日常活动、组织部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管理部领导秘书、值班和政务信息等工作。多次执笔起草时任国务院领导出席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的讲话。1993年3月执笔起草人民日报社论《抓住有利时机,加快铁路发展》。主持值班室工作后,确立“三不”目标:不耽误、不出错、不遗漏。抓好四项重点:重要讲话、重要文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强化三项职能:超前参与政务,主动搞好服务,带好一支队伍。值班室曾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信息先进单位。支部年年评为先进集体,以支部名义上报的《搞好“五结合”,实现“五增强”》的材料,被中央国家机关“两研会”评为1997年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中铁进出口公司。对我来说是180度的急转弯,从铁道部办公厅到中铁进出口公司,从机关到企业,从内事到外贸,全都是从头再来。我努力学习,较快地适应并胜任工作。公司一个子公司亏损,让我去兼董事长。我在调研后提出12字:有章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并倡导“领导要有正气、队伍要有士气、企业要有生气、产品要有名气”的企业精神。经过大家奋力拚搏,企业当年扭亏为盈。我体会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围绕四句话做文章,这就是:盘活资产存量、扩大资产增量、增加资金流量、提高资产质量。
在工委研究室。主要从事工委领导重要讲话、重要文稿的起草和党建调研工作,协助一把手抓好全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参加了工委先进性教育试点、先进性教育准备、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起草和修改的文稿累计在200万字以上。执笔起草了中央国家机关第17至20次党的工作会议文件和国务院领导出席会议的讲话,工委向政治局常委的《工作汇报》和党建调研报告,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工委中心组的学习文章,工委主要领导的署名文章,十六大报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征求意见的意见稿讨论情况的上报文件。执笔起草的领导讲话、简报等曾获工委机关公文评比一等奖。2004年初,中央抽调99人组成督查组,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7个问题的情况进行督查,王刚、华建敏同志做动员。我有幸参加,最后又被抽调参加总报告的起草。起草组共有13名司局长组成。集中报到第一天,中办宣布由我担任起草小组负责人,完全出乎我的意外。当天晚上,我一宿没睡,看完了12个组的分报告和18个省、18个部委的材料30多万字,然后理出了一个起草提纲,第二天讨论后就分工起草。一稿出来后,连续三个晚上组织集体讨论修改,每晚讨论到凌晨三点。第8天(给我们是10天时间)拿出征求意见稿报中办,中办领导看完后给予充分肯定。任务完成后中办专门给工委写来表扬信。
参加工作以来,在铁道部曾多次评为办公厅和部机关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在工委曾评为工委机关抗击非典的先进个人,并受到卫生部关于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通报表扬。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个人署名文章40万字以上。1990年10月2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第二天在人民日报国内版转载,改写了人民日报国内版与海外版的历史。在《紫光阁》2003年第3期发表的《构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一文,被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机关党的工作实用手册》一书全文采用。在《今日世界》杂志2003年第3期发表的《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思考》一文,被评为工委机关处长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