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海民族大学 - 《青海民族大学校报》

大爱长歌铸丰碑

——《玉树情怀》述评

作者:张世俊    
2012-07-10     (0)
    观看了玉树籍学子们在离开我校前的“感恩民大的文艺汇演”,注视着这些玉树藏族儿女离开我校时那依依难舍的眼神,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顿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4月18日视察玉树灾区时,在玉树州孤儿学校黑板上的题词:“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时过两年,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而今新玉树的高楼拔地而起,新校园建起来了,新家园也建起来了!玉树灾区来民大就读的217名藏族学子即将离开我校,返回那傲然屹立的新玉树,回到自己的新家园。此时此刻,那依依惜别的复杂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回到案头,我再次拿起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刚刚印好、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玉树情怀》纪念文集,不由感到沉甸甸的,格外厚重。玉树地震后,我校自觉承担起民族责任和社会义务,主动接受了失学的青少年就读,积极投身于抗争救灾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总结过去、激励现在、鼓舞未来,校领导审时度势,及时决定:要出一本青海民族大学服务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纪念文集。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宣传部精心策划、积极组稿,邀请部分教师一起修改、润色、统稿、配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了《玉树情怀》这部纪念文集,并且抢在玉树灾区学生离校前正式出版,按时发送到每个离校学生的手里。这些学子们满怀欣喜的得到了记叙自己成长,凝聚着师生心血和大爱的礼物,必将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这件事做得好!这本书有价值!
    我读过这本《玉树情怀》激动不已,深感此书创意好、有特色、有启示。
    立意深远。本书的压卷之作,是省委书记强卫于2010年9月14日亲临我校所作的关于玉树抗震救灾的形势报告《玉树不倒,青海长青》。这篇报告立意高远,生动活泼,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饱含力量,感人奋进,深刻揭示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大大提升了本书的质量,也是全书的统帅和灵魂。该书通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一幕幕场景,真实具体地反映出我校在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所做的突出贡献。这些工作和成绩的取得,完全是贯彻省委的指示精神和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的成果。全书每一个章节都贯穿着“党的坚强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根红线。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本书主题鲜明,立意深远,纲举目张,文思连贯。从这个意义上看,本书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玉树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而且也不失为一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
    内容丰富。本书从目条上看,前有何峰校长的序言和强卫书记的讲话。以下则分四大部分。分别是:情系玉树;真情奉献;感念民大;学子情怀。在这些栏目中,各级领导、带队老师、心理医生、班主任、志愿者以及被救助的玉树学生代表都写了文章。可谓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这些文章作者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写出了我校师生在服务玉树抗震救灾中,前线后方齐心协力,众万一心,挑战极限的忘我工作。这其中,每位作者都以各自的亲身经历,写出了自己的苦辣酸甜和切身感受。这些生动的场景,怎能不勾起人们难忘的记忆?这是特别的事件、特定的时期、特殊的担当、特别的奉献。这里暂不说各类文章的丰富内容,先看看书中那45幅生动的彩照则可窥一斑而知全貌:书中既有强卫书记亲临我校作玉树抗震救灾形势报告的生动场景;也有全校各族师生站在国旗下沉痛哀悼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悲痛场面;既有我校领导、师生和离退休教职工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排起长龙般的队伍;也有社会上中国联通公司等来校设立“春雨”赈灾助学基金的场面;既有同学们自发的围坐在广场上,手捧红蜡烛,虔诚地为玉树祈祷,以表达圣洁的心愿;也有心理专家深入到学生宿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的场景……快看,玉树来的学生们已经上课了!学校又组织他们出去参观西宁市貌市容。再看,男同学们穿着新发的球衣正在操场上举行足球比赛。瞧着他们昔日刚进校时个个蓬头垢面,而今满面红光,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有谁看了不为之动容?
    真实感人。这是一本来自服务玉树抗震救灾前线与后方的纪实之书、见证之书、记忆之书、存照之书。作者们所记、所忆、所写、所照都是亲眼目睹、亲自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可谓弥足珍贵。倘若时过境迁则难以弥补,唯有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来才具有历史价值。记下这段历史和我们所做的特别奉献,无疑是我民大校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称得上是一座闪光的丰碑。书中的这些故事真实亲切,生动感人。读着此书,我仿佛又看见,我们的干部在玉树地震后根据学校安排二话没说便急匆匆地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的忙碌身影;看到那一车车救急的帐篷、衣被、食品、物资开出学校的大门,日夜兼程直奔重灾区;看到了受难的同胞正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此时,他(她)们得到了食品、得到了衣服就意味着得到了生命;同时也看到那一双双茫然恐惧的眼睛,在心理医生的一遍遍耐心救活下,逐渐拂去了心灵的伤痕。这些真实动人的场面,生动感人的情节,处处充盈着对生命的关爱与人性的光芒。故事中还有许多施救者与受难同胞的真情互动,倾心交流的细节,真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读着这些血泪的文字使人如临其境,心潮难平。这里响彻云霄的是人间大爱的赞歌!是民族大团结的颂歌!
    这些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无虚构,无夸张。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讲的是真事,说的是真话,吐的是真情。其实,唯有真实最有力量!唯有真情最打动人心!唯其真,才显得善;唯其善,才显得美。从这方面说,《玉树情怀》又是一本充满善良,充满美德,教人感恩、行善、积德,值得一读的书。
    阅读《玉树情怀》除了带给我伤痛、悲悯、反思、感恩、振奋、激动、奋进之外,还会给我们很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思与启示,这里不再赘述。
    让我们永远发扬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继往开来,励精图治,“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再接再厉,共同创建青海民大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