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阳西下,晚风徐徐,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跑道上,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青年沿路慢跑。他脚步稳健、眼神坚定,仿佛脚下已不再是简单的运动跑道,而是通向成功的梦想之路。他,就是我校02级经管学院学子———陈振华。从中国到美国的中西半球量变跨越、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到美国梅森大学的“本、研”质变转化,陈振华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母校师生的关心帮助,成功实现心中梦想。当聊起这段万里路的始末时,陈振华的思绪飘回10年前,母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美好往事仍历历在目。
起跑:与你的第一次相见2002年的夏天,陈振华在经历了十年寒窗后终于拿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作为我校第一批本科生踏入了校园。当时的经管学院只有一个电子商务专业,是由六十多人组成的班级,陈振华就是其中一员。
陈振华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旺盛的人,家在四川的他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而高考就给他提供了第一个契机。首次离家,远行至中山,这个美丽的伟人故里用她的友善、博爱欢迎着每一个求学人,陈振华刚开始的陌生不安并没持续多久。如今再次谈起母校,即使已过去十年之久,陈振华对母校的一切仍那么熟悉。当时的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条件设施远不如今,没有实验楼、没有体育馆,虽然只是三本院校,但是有一群追求上进、努力汲取知识的莘莘学子,陈振华就是其中之一,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学校排名的顺序都不能阻碍其上进的步伐。
由于英语底子好,陈振华不仅每次上课都专注听讲,课间的休息时间也经常用英语跟老师互动交流。很快,这个积极上进的小伙子就受到老师的格外关注。当时的英语任课老师是和蔼可亲的林竹青老师。机缘巧合下,林老师将陈振华介绍给了刚进学校的两个外教朋友,其中一位就是Ryan———他几年来形同手足的好友。如此,陈振华本就流利的口语就更是锦上添花。同时,这也为他以后的出国路做了很好的铺垫。
每当周末,或者平时空闲的时候,陈振华都特别喜欢和外教朋友们一起参加活动,在这过程中,感情日渐深厚。欧洲人的热情大方,轻松豪迈的生活形式以及他们所讲述的自己国家趣事,都深深吸引着陈振华。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出国梦渐渐在心中筑起,并愈来愈坚定。
当时,对于一个家境普通的孩子来说,出国之路障碍重重。但是陈振华的心里一直有不灭的火焰,梦想并不因困难而搁浅。为了打好基础,寻找机会,考研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再适合不过的契机。
转折:当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众所周知,考研的日子特别考验人的耐力和抗压能力,陈振华至今仍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晚自习是为了期末考试而去的。但陈振华却对这段时间尤为珍惜,他从大一开始就坚持每晚必上自习课。一个水瓶、一个收音机、两三本书就是他晚自习的全部装备。由于是积极分子,曝光率极高,陈振华已经在不同专业同学中混了个“熟眼”。而他的随身至宝“收音机”更是“声名在外”。每次上晚自习,同学们都会看到有这么一个男生,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提着收音机,还小声地跟着读英文广播,兴致高时还模仿真人秀,惟妙惟肖,给枯燥辛苦的备考生活带来些许乐趣。
很多人会有错觉,以为学习认真的都是书呆子。但陈振华偏偏不是如此,相反的,他喜欢用开阔的心境去面对压力。有时候大家学习累了,他就提议大伙儿一起到操场跑步。无数个夜晚,大家携伴到操场。没有你追我赶、没有穷追不舍,暂时放下白天的辛苦、忘却疲惫,途中随意地聊人生聊未来,宣泄压力或者互相鼓励。那时的跑道无疑是大家的天堂,简单又惬意的学校时光成为他们在考研日子里,也许是在学院生活学习日子里最深刻的回忆。
如今回忆起来,陈振华还特别得感慨。当时跑道上的“盟友”很多也都考上了研究生,包括陈振华。虽然不再同路相伴,但大家情谊不减、友情依旧。
延续:回忆与梦想同行有一句谚语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陈振华就是这个人。当梦想照进现实的那刻,之前所付出的努力都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所谓万事开头难,考上研究生即意味着出国路迈出最重要的一步。为了挑选适合自己的大学与专业,陈振华花费大量时间搜索信息,但是总有很多问题考验着这个上进的小伙子。
苦恼、迷茫之时,陈振华首先想到的仍是母校--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恩师们的关心与帮助影响深远。现在任职经管学院副院长的陈泉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教过陈振华的两门课,分别是《电子商务》和《微观经济学》。
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陈副院长,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对待学生非常负责。他所教授的知识总能深深吸引同学们,陈振华用六个字来形容陈老师的课是:“水平很不一般。”陈老师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更给学生带来深远影响,无论是在学习上,或者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陈振华至今仍记得老师给他说过的一些话。也正因为这样,在后来读研专业的选择上,他果断选择了与此相似的专业区域经济学。
当陈泉老师得知陈振华有出国想法的时候,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并且给予建议。在往后,每当面对挫折无从选择时,陈振华总会拨通陈老师的电话,而陈老师也依旧耐心地为其出谋划策,给予他很多鼓励。亦师亦友的情谊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和地域的差别而变质,反倒越加醇厚。
虽然在来到美国也已经三年,可是家乡和母校的信息从来也没落下过。他习惯利用空档时间点开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搜索名,关注母校发生的事情。
2008年的6月13日是他上一次回母校的日子。虽然回来主要为了办出国的成绩单,但是他还是抓紧时机与大伙聚了一次。“学校比以前变得更漂亮了,同学们都成熟一些了,老师更老了,陈泉老师更亲切了。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回想起来,他还忍不住脸上带着笑意。
从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到现在的美国梅森大学读博士,这一路走来,陈振华一路也在成长变化着,许多故事都历历在目,数也数不尽。唯一不变的就是从母校中山学院一直保持下来的跑步习惯!他从中山跑到了深圳,从中国跑到了美国梅森,从最初的青涩和稚气跑到了现在的成熟稳重,从当时的懵懂学生跑到了现在事业有成的白领。纵使路旁风景在变,但每当穿上跑鞋,踏在厚实的跑道上,他依然是那个积极追逐自己梦想的陈振华。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初的小雏鹰如今已长成,他飞跃海洋、飞跃梦想,抵达心中梦想地。但无论离得再远,母校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仍是陈振华心中永恒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