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报》
我校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作者: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我校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量子点作用于灵长类动物的体内毒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已在顶级刊物“Nature4Nanotechnology”发表。此项成果在癌症早期检测、纳米药物运输、基因传输和DNA测序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并被数十家学术机构及新闻媒体报道。此外,我校新增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本报讯 近日,我校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与北京301医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量子点作用于灵长类动物的体内毒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4Nanotechnology”(IF30.06)刊发。
论文作者为理学院教师刘丽炜、蔡红星、张喜和是该研究方向的骨干研究人员,他们曾多次前往美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其中,刘丽炜在2011年被美方聘为特邀研究员。
此篇论文中首次报道了量子点应用于灵长类动物的临床研究,在生物相容性、低毒性、长效荧光量子点的制作及灵长类动物体内长期毒性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为纳米材料走向人类临床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研究基础上,有望在癌症早期检测、纳米药物运输、基因传输和DNA测序等方面显示重要的应用前景。
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标志着我校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已有数十家学术机构及新闻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对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物理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升学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3月,是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联合建立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纳米光子学和生物光子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该中心成立两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承担科研项目2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篇。我校新增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本报讯(冯大伟)日前,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认定2012年(第5批)吉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的通知》 (吉发改高技〔2012〕459号),我校申报的“吉林省激光技术及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吉林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本次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工作,结合吉林省产业需求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分布情况,是在项目单位申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充分研究后批准的。“吉林省激光技术及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由我校牵头,依托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长春长理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
“吉林省激光技术及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吉林省激光产业特色和优势,为提高吉林省激光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各类激光器及激光设备的关键技术提供基础条件和科研平台,为吉林省激光技术发展和激光设备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设备条件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