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言辰教授 (左二)在野外勘探
“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这是杨言辰教授的治学格言。在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杨言辰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了这一古训。他不仅做学问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更是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彰显出师德本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他的严谨和爱心,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敬业心:二十五载严谨治学
勤勤恳恳拼搏朝夕
杨言辰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但他这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从1987年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奋斗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从事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培养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把握学术前沿,执著于探索,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经济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成果。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委项目:中俄兴安——佳木斯——布列亚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东北亚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优势资源潜力分析;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重大转折事件对相关资源富集的制约等多个项目。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以及野外实际调研工作,杨言辰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家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矿山地质学》,并获得吉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得到学界及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杨言辰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他说“研究地质与从医是相通的,关键就在于积累。医生需要记住每一味药的特性与药效,地质工作者同样也需要记住每种岩石的组成与特点,这样才能找到矿石。而这正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过程。”杨言辰注重理论积累的同时,更加看重实践的应用。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他每年都会进行野外调研,一走就是二三个月,20多年来杨言辰年年如此。
凭借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杨言辰的工作成绩斐然:他是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是吉林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当好主力军,建工‘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立功竞赛活动先进个人标兵;2007年杨言辰还获得了吉林省“三育人”成果奖;同年还获得吉林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获得地矿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以及中国黄金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师德心:业精于勤表垂范
平易随和良师友
杨言辰严谨的研究态度,认真的治学理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他的学生王同学说:“杨老师平时特别随和,对我们学生也是关心细致,常告诫大家在学习上不能懒惰。”在研究上造诣精深的杨言辰,甘为人梯,他倾注了近5年的时间编著“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矿山地质学》,将自身所有的才学毫无保留地奉献出去,他说:“编书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给我挑毛病。”史同学说:“杨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该做的事。”杨言辰在学术和科研上潜心研究,但他绝不是“学院派”。他说,地质学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得真知,野外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每次野外调研都在偏僻的山区,条件十分艰苦。“苦中作乐”便成为杨言辰的“拿手好戏”。
杨言辰是2011级的名师班主任,他经常利用QQ,E-mail等通讯方式与同学们交流谈心。他不仅仅督促学生们要认真完成好学业,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引导学生摆正自己位置,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杨言辰与学生更是无话不谈,在保研、就业、出国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抉择上,他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出宝贵的建议。
杨言辰不仅是学生们谆谆教导的良师,更是学生们循序善诱的益友。如今,还有许多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在遇到专业或者生活中的困惑时,还会给杨言辰打电话交流探讨,而他每次都会认真耐心地解答。
平和心:身负千难万般苦
醉山乐水笑其中
在地质勘探和研究方面,不可避免的会经常前往比较艰险的大山之中去进行地质调查。严酷的考察环境、复杂的山石坡谷、突如其来的各类事故,这些都时刻考验着杨言辰和同学们的耐力及勇气。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实践,杨言辰鼓励同学们走进山区,并熟悉各项技术流程。每次考察时间跨度长达3个月,每天要走二三十公里,有时甚至会达到40公里。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各种未知的野外环境,杨言辰丝毫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饱满地热情、积极地工作,杨言辰在学生们眼中就是一个“铁人”。学生王庆双说,杨言辰一年也就能休息五六天,连五一、十一这种假期都不休息。学生一放假他就要出野外调研,暑期的炎炎烈日与长途奔波,很多人都会因身体问题而倒下,其艰苦程度有时让人觉得“恐怖”。即使在办公室中,杨言辰也会早出晚归,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有时晚上甚至会到10点才回去休息。杨言辰通过忘我的付出和对科研的投入不断践行“业精于勤”这句话,以身作则,让同学们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杨言辰表示,在矿产勘查中,任何两个矿区都不会是一样的,各有各的特点,并且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无功而返的失望结果,这对勘测人员的耐力、决心以及心态等方面都进行了磨练。“心态很重要”,杨言辰笑着说,“我总会引导同学们把艰苦的事业变成快乐的事业来做,在勘测过程中要培养大家一种‘游山玩水’的心态”。杨言辰每次带学生出去考察时,总会给同学们介绍很多关于当地的旅游知识。他的学生王同学说:“比如到了一个湖,他会跟我们说这个湖的由来,而不会先说这个湖在地质上是怎么形成的,这就激发了我们很大的兴趣,有时还会让我们猜各种自然风光,十分有趣。”杨言辰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交谈让同学们在勘测过程中能乐在其中,享受着每天的工作。
责任心:临恐不畏神若定
一心一意护学生
杨言辰患有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因此上山十分不方便,但是他每次都要跟着同学们一起去,能上山就带领学生一起走,有时山路较陡他就在山下一直等待同学们,并提前叮嘱好所有注意事项,杨言辰以身作则的风范让所有同学都大为感动。在安全方面,杨言辰每次都会对同学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打预防针、买保险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深山中各种动物都有可能遇上,勘测队有几次遇到了黑熊,最近一次离杨言辰仅有3米远,危险性很高,因此杨言辰在安全准备工作方面毫不懈怠。
杨言辰总是一心为学生着想。在一次勘查中,杨言辰站在探矿所挖的深沟里,突然一块大石头滚落下来,径直向着一个女同学砸了过去,杨言辰在大喊“注意”的时候,突然大石头碰到障碍物转而砸向了自己,所幸石头从他头顶擦过,同时石头也擦到了另一个女同学嘴角的上方。两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杨言辰坚持让学生先医治,缝完针后,医生转身仔细看了一下杨言辰的伤口,感慨地说:“毕竟是老师呀,你这个伤口比那个同学的要严重多了,还碰在脑门上。”杨言辰说着便给记者看了他头上深深的疤痕,让我们为之一震。
野外道路地形难测,一次勘测队在山中遇到了一个狭窄的险路,一侧是悬崖,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杨言辰当即让全部成员下车,自己和司机在车上,小心翼翼地度过了这条险路。杨言辰所带的研究生提起这件事便十分感慨,对老师的品格由衷地钦佩。
在杨言辰看来,最让他自豪的事是自己作为一个地质人,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奉献。跟学生在一起也让自己心态变得年轻,为学生的成长而欣喜。最遗憾的事是身体情况不好,有些地质现象难以带领学生亲临观察。
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细致入微、笑对人生,这是学生们对杨言辰的整体印象。“师德存心自流露,胸怀存心乃有容,”杨言辰就是以这种有容的胸怀,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起来。不但在学术上成为人师,在做人上也能成为人师,正是这种在育人方面“成才”与“成人”的共同培养,正是这种在各方面都能以身作则的精神,让杨言辰教授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