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孙正聿教授
孙正聿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阐述了自己对哲学理念、思想前提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做学问、学术批评、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等问题的理解。他认为哲学教育应注重积累,并强调了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本报讯 近日,围绕“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思想、哲学与教育”等话题,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的专访,5月16日第304期《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话版)以“我们时代的哲学教育”为题刊发了访谈内容。
在访谈中,孙正聿教授阐述了自己对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理念,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做学问”“学术批评”,哲学的“凝重”“亲切”和“睿智” 的本性,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哲学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中的影响,生活、文献和思想积累对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强化记忆力、驰骋想象力和激发创造力等问题的理解。从“哲学应为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当代中国哲学需要历史感、现实感与逻辑感” “中国学术研究最匮乏的是学术批评”“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就是哲学教育” “信息时代人文教育更要注重积累” 等五个方面表达了孙正聿教授关于哲学教育的观点。(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