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创新党建载体 服务学院发展
作者: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多元化学习教育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推进教学水平提高等措施,为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同时,学院党委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抓党建,促进学院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努 力创新党建裁体,在高水平研究型 学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学院党委重视加强思想政治 建设,建立了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民 主生活会等制度,班子成员自觉加 强政策理论学习,强化责任和服务 意识。学院党委将党员教育纳入长 效工作机制,把党员的政治理论学 习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努力创建 学习型组织。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带 头,带动基层党支部每周开展政治 理论学习,做到了学习主题明确, 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 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习贯彻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 神、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 会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 话精神等相关活动,及时将文件和 学习材料发送到各党支部。院党委 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学习 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 动。通过学习交流会、形势报告会、 民主生活会等,丰富了学习形式, 促进了学习交流,进一步强化党员 意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 为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提供了 重要的思想保证。
我国制造业已成为带动经济 持续增长的最重要产业之一,如何 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是学院党委规 划的首要问题。在校党委的领导 下,在认真学习国家科技、人才和 教育三个 “规划纲要”,贯彻落实 《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 纲要(2011-2020 年)》基础上,凝聚 了全院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完成了 学院“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为人才 培养质量的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和管理 机制的创新等明确了目标和途径。 “发展是硬道理”已成为全院共识, 师生员工关心学院发展,献智献策 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院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 发展是高校党建总目标。学院创先 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科技 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中心任务,引导 广大党员和教职工主动适应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自觉服务国家战略 需求,勇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形 成以党建促学科建设的目的。
本着“学科兴院、人才强院”的 思路和目标,引进和培养并重,加 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了学 院层面的包括工作条件配备、住房 补贴等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创造良 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青年教师学 术竞争力,支持青年教师走出校 园、走向世界。两年来,在学校各部 门大力支持下,学院新增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1 名、长江学者讲座讲授 1 名,一批具有海外经历的青年骨 干教师快速成长。
学院以“质量工程”推进教学 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学子以“朴实 厚重、追求卓越”的品质在社会上 赢得良好声誉。2011 年,硕士研究 生黄虎同学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 年科技创新奖,是吉林省高校系统 惟一的获奖者。本科生王翔宇同学 建立海南省“大手牵小手”志愿服 务基地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本科 生龙腾同学为代表的志愿服务事 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跟 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通过凝练方向和团队建设,学 院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 增强,先后和徐工集团、柳工集团、 临工集团、中联重科、沈阳机床集 团和北方重工集团等骨干企业建 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为学院提 供了奖学金、奖教金和长期合作项 目。2009 年以来科研经费增长迅 速,科研项目层次取得新突破,获 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 项,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 划”项目1 项,2009 年以来学院连 年被评为学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以科技拥军为己任为强军打赢作贡献学院党委发挥科学研究和人 才培养的优势,主动服务国防现代 化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拥军工作。 首先,保障科技拥军工作人才需 求。在政治上加强动员,大力宣传 科技拥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发 挥模范的引领作用,统筹人才资 源,打造拳头团队,集中学院的优 势研究力量服务军工项目。其次, 保障科技拥军工作设备、场地需 求。学院党委统筹资源,优先解决 军工项目的科研用房和环境条件 建设,利用“211 工程”和“985 工程” 建设进行重点支持,为军工项目节 省开支并使之符合军标质量体系 要求。
学院党委加强科技拥军工作 的制度保障。安排政治可靠、工作 负责的同志担任项目的保密员,确 保项目的执行符合保密要求。对于 承担军工科技项目的老师,学院自 筹经费给予奖励,为骨干成员解决 实际困难,使承担者无后顾之忧,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在各项措施的激励下,学院形 成了积极参与科技拥军工作的良 好氛围,涌现出一批科技拥军学术 带头人,他们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 的军工科研成果,已形成了有效战 斗力,为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解放军 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以 及省、市、校各级部门的表彰与奖 励,2010 年学院党委被评为 “长春 市科技拥军先进单位”。
建设“三沟通”平台营造和谐人文环境围绕学院建设目标的要求,营 造浓厚的学术文化和育人文化氛 围,建设思想沟通、心理沟通、情感 沟通的“三沟通”平台,增强思想政 治工作的针对性、导向性、实效性, 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学苑网络家园”平台的建设, 极大地拓展了党员教育的时空领 域,党员可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 的想法、意愿和建议,从而在组织 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建起一座 思想沟通的桥梁,增强互动性。
建立师生党支部共建平台,实 现党支部与广大师生员工的多层 次、多角度的思想交流与心理沟 通,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统一 思想,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教书育人的优势得到发 挥。名师班主任与学生谈人生达到 理想的育人效果。
推崇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理 念,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 的作用,积极支持和组织开展形式 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 以教职工合唱团为主体的校园文 化建设平台。学院2009 年组建了 一个长期坚持活动的教职工合唱 团,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集体主义 精神,同时带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 化生活。通过教职工合唱团,使教 职员工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交流,在 人生精神境界上得到洗礼和升华。
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有力地 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