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 - 《三峡大学报》
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保证■袁军刘瑞华
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坚持标本兼治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是各级组织的规章制度,在健全完善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惩治和预防腐败现象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然而,反腐倡廉形势仍然十分艰巨和复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到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研究,探讨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保持党的纯洁性,应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具体内涵和要求党的纯洁性包括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等方面的纯洁。具体来说,保持党的纯洁性内涵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最根本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保证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第二,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这是保持全党步调一致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组织保证。把好党员入口关,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强化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技能,党的纯洁性归根到底要靠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纯洁来体现和保持。
第三,大力保持党员、干部的作风纯洁。核心是密切党群关系,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的固本之道。我们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纯洁性的具体体现。
第四,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这是保证党永不变色的重要内容,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做到淡泊名利、干净干事;要加强警示教育,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关系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融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有力保证。
1.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制度保障。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健全服务和保障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提高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的执行力,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开展以优良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教育,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开展以廉洁从政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开展以勤奋爱岗为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塑造诚信敬业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3.提高监督制度制度的执行力,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的纯洁。严明的纪律是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
4.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议,以优良作风促进党的纯洁。进一步加大开展治骄、治懒、治空、治虚、治假、治奢的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校风带学风。
5.提高依法惩处腐败的执行力,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巩固党的纯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教育警示、推进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制约,增强党员干部免疫力和抵抗力,维护党的队伍纯洁。
三、提升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主要途径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和科学的方式,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高校纪检部门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1.培养制度意识,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度意识是社会意识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制度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观点、看法、情感、意志、态度和信念等各种主观心理因素的总和。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度意识的支配。因此,培养制度意识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根本。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培育人。高等学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廉洁、诚信、守法”为主题,在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人们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培养师生员工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廉荣贪耻”文化氛围。由此可以理解,制度的执行力是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社会规则、制度高度认同、忠诚与敬畏的表现。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可以较快的建立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但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规行教,还必须根植于师生员工对法律制度的信仰,有赖于制度意识的增强。
2.严密制度设置,在干部作风建设中提升制度执行力。反腐倡廉的有效性既取决于制度的健全,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在行政管理中,任何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只是执行者的任务,更是制定者的工作。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实现战略目标,领导者必须带头为实现这一目标勤奋工作。领导干部既要善于把握和阐述战略计划,又要关心如何把计划变为事实。同样的道理,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领导干部既是制度设置的组织者、决策者,又是落实制度的贯彻者、执行者。在制度设置上,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审慎的作风、务实的精神,紧紧围绕实际工作、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设置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整、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让制度本身科学严密,实事求是,操作性强。在制度执行上,应当率先垂范,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提升执行的素质能力,以一种锁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去带头执行各项制度,使制度执行规范严谨,结合实际,真抓实干。
所有优秀的领导都具有一种执行的本能。不能执行的领导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格的。把握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重点,要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干部作风促进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3.强化制度监督,在惩防体系建设中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就会形同虚设。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制度设置的问题,更有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高校不仅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当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还要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贯彻落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强化制度监督,就是要在监督制度建设上做到“立行并重”,在监督制度执行上做到“知行合一”,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要以制度制约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的实际,一是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决策权运行的制度建设;二是加强对高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执行权运行的制度建设;三是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职务行为约束的制度建设。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来制约权力运行,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中不断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既要依托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制度文化的认同力,又要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增强求真务实精神,更要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强化制度监督,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