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心 理 学

作者:王惠萍  专业负责人    
2008-05-13     浏览(768)     (0)

心理学专业自1998年设立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知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师范教育,强调培养专业性鲜明、创新型思维和强实践能力。实验室建设良好,并拥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和图书资料。此外,开展双语教学,增强学生的心理学专业英语水平。该专业已成为山东省心理教育的重点学科。


心理学专业设立于1998年,次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是山东省第一个建立的心理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到2007年共有近400名学生毕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心理学专业由本科发展到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6月,基础心理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2006年1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点,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本专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合理的课程体系为依托,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知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是师范教育,强调培养专业性鲜明、但又不拘泥于纯专业的狭窄理解,在强调专业的同时注重厚文化基础、宽知识口径、创新型思维、强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
二、课程体系与建设
专业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现行的课程体系为“2+2”模式。即新生入学后暂不分专业,修2年包括公共必修课在内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心理学基础课程。前两年的课程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从第三年开始,学生从全院3个本科专业中自主选择其一,从而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同时保证在最后1年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外拓展和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后两年的课程确保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师资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心理学专业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即每一门课程都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包括指定教学大纲、选定教学参考书、考核形式与内容的确定等。同时,每一门课程至少由两位以上的教师来担任,每一位教师担任两门以上的课程。形成了教师与课程的紧密结合,教师在承担课程中成长,课程在讲授中完善。本专业所有课程均为合格课程,并建设有校级优质课程1门——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校级精品课程1门——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三门双语课:“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文化心理学”。必修课使用多媒体率为63.2%。
三、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
心理学专业教师最初来源于学校公共课心理学教研室,历经十年建设,师资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在学历、学缘、职称和年龄等方面结构合理。目前,心理学专业教师有2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3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6人,高级职称占54.55%。
近年来,我院教师先后在《心理学报》上发表论文4篇,在其它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出版的专著有《心理治疗体系研究》、《个人形成论》、《叙事心理治疗导论》以及《大学心理教育导论 》,在全国的心理教育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省社科立项的“人才评价中心的技术与开发”、“下岗职工的心理调查研究”等课题,其研究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地区级奖励2项。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高层次的专业培训50余人次;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掌握了国际和国内心理学的发展动态及最前沿的研究信息,提高了本学科教师的学术研究层次和水平。
四、教学条件与管理
目前,心理学有基础心理实验室、应用心理实验室、多功能观察室等三个实验室可以用于本科生的培养。面积为220平方米。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560余件,为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设计提供条件和保障。目前现有实验项目38个。
建设有山东商务科技学校、烟台职业学院、烟台第九中学、烟台心理康复医院、莱阳监狱等多所实习、实训基地,为本科生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见习和实习机会。
专业资料室拥有图书3.8万册,价值100余万元。其中,外文图书5900余册,订购的外文杂志20余种。在教学管理方面,加强教学文件建设,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齐备。
五、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体现时代性。课程设置既继承了传统心理学课程设置的精华,同时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吸收了新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这一课程体系充分地体现了心理学理论知识广博的“厚基础”,心理学知识应用领域广泛的“宽口径”,中外心理学研究大融合的“综合性”。
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中,通过心理实验、专业见习、实习班主任工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通过“一二一”工程(一是粉笔字,二是普通话和简笔画,一是CAI课件制作)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通过师生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的学术性;通过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创办《心远》杂志,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团体与协会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开展双语教学,突出专业特点。西方的心理学起步早,发展快,发展水平高。因此,专业外语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掌握学科知识的层次。为此,我们积极倡导双语教学。目前有外籍心理学教授长期在我院任教,《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外语》等4门课程采用的是原版的英语教材。双语授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心理学的专业学习。
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增进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是山东省第一个省级心理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对我校的大学生开展免费心理咨询,而且面向社会和大众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该中心积累典型案例近400个,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心理障碍类型的治疗技术,尤其在叙事心理治疗、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团体心理治疗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方面,形成了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及技术体系。同时,典型案例还为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等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料。本中心的成员在烟台电视台、烟台晚报等多家媒体开设心理健康与咨询专栏,得到了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