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恽良与他的气垫船

2012-05-11     浏览(172)     (0)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还没学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您可以向我问一些其它的问题,我会尽力帮您解决的。









阳春四月,军工纪念馆筹建办一行三人,踏着暖暖的阳光,带着“本该世界第一的发明权,为什么被历史尘封二十多年”的疑惑,拜访了哈军工时期气垫船的主要研制者恽良先生。老人记忆力超强,精神矍铄,我们的到访将老人又拉回到那激情的青春岁月。“那时我才24岁……”
1956年第二学期,海军工程系开设了舰艇设计课,学习设计各类新型艇船。通过苏联顾问乌沙柯夫,得知了国外研制气垫船的信息。科主任顾懋祥和恽良便决定进行气垫船的设计研制。经过半年多的研发,完成了理论设计并于1957年春制作了船模。后在呼兰河,用水翼艇拖拉船模进行实验,取得了相关理论数据并上报,受到上级重视。
1958年初,在学院“大搞科研、猛攻尖端”的形势下,实验组又进行了气垫船的建造,命名为“33号艇”。 7月,实验组将气垫船运达松花江,进行试验。8月1日,该艇接受了彭德怀元帅的检阅。恽老讲,当时还有段插曲。7月30日试验时,船上有一根轴断掉了,第二天,彭总就得看,院系下了死命令,连夜必须修好,好在顾懋祥主任有经验,用空心管套住断轴,两头再铆上销子,才解决问题。彭总视察时,恽良又被顾懋祥推荐出来,作气垫船的原理和试验介绍。说到这里,老人沉思半刻,摇头叹惜道,“当时也没跟彭总合张影,留下个纪念,太可惜了!”。试航时,第一次机器没发动起来,彭总安慰道,“别着急,慢慢来。”经过调试后,自航艇开动起来,加速后船身从水面浮起,并越滩登陆成功。彭总看后评价很高,认为气垫船对解放台湾的意义重大,“是个好家伙哟”。
后因河面结冰,在国防科委的要求下,恽良跟刘文龙、张天元、张长福、宋文翰、唐志拔等同事转战到旅顺海军基地,在黄金山继续进行气垫船试验。经实验组不懈努力, 1959年7月12日这天,“33号艇”海上长航试验获得成功。从旅顺的羊头洼飞驰至旅顺西港,全程16海里,最大时速69公里,并成功抢滩登陆。据相关报道,世界公认的第一艘气垫船,由英国科克莱尔发明,1959年7月25日海上试验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全程25海里,平均时速24公里。由此,不难看出,谁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当我们问到“关于真正的世界第一艘气垫船是谁发明的,后来是否澄清?”时,恽老淡淡笑着,叹道 “因为保密的关系,我们的世界第一的确低调了些,却货真价实”。他拿出英文刊物,翻到某页,指给我们看,并幽默地说,“这个官司虽然没人给打,但哈军工的气垫船是得到国际上认可的”。“你们看,这文章中对两艘气垫船作了性能的比较,我们的船吨位大,主机功率大,速度也快。但遗憾的是,在海上试验成功的时间上,英国为:1959年7月25日,中国为:1959年7月,外国人在这个问题打起了马虎眼。但却也客观写明了在哈尔滨的试验时间为:1957年”。我们不由欢呼起来,“若这样算起来,就不再是早13天了,可得早两年了呀!”老人也爽朗的笑了,笑声中,大家心里也都释然了。
不知不觉,约定的时间到了,我们未及细问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便起身告辞。笔者隐约感觉点什么,直到从档案馆查找到“海军工程系1960年3月16日写给国防科委的‘关于4吨喷气快艇实验艇(33号艇)实验工作的报告’”,心中的疑团才彻底解开。红色的“绝密”二字触目,小心翼翼翻开那泛黄的油纸,一行行看下去,便不由心跳加速,既而神驰形往,深受鼓舞。依据“33号艇”实验成果,给海军设计的用于实战的喷气式登陆艇战术性能为:排水量26吨,最大航速80节(约148公里/小时),艇长25.6公尺(米),可运载一个登陆排。第二次改进方案进一步强调了海陆通过性:艇体浮起高度要达40厘米,可通过一切水雷障碍和其他障碍,有可能在地势不平的滩头强行登陆,并能在没有公路的陆上活动,自由在滩头上陆下水。可在5~6级(甚至7级)浪中进行战斗活动。当时,建造如此高性能的登陆艇对海军来说是何等振奋的事情。我们找到的,军工学员朱典明的笔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在“海司首长意见”中,详细记载了对登陆艇的速度、耐航性、通过性、艇载武器和导航设备等战术要求。“最主要是速度,速度应达80节,这样的速度有很大意义。登陆(作战)最怕是离敌海岸1500-2000米的距离,即敌用速射炮攻击(我)。但敌人发现我们后还要炮火准备。过去通过2000米左右距离要十几分钟,现在还不到一分钟,很有意义”。“艇能突破水中障碍,它对水雷是不怕的,(对)水压场水雷不会有影响。能爬30度以上的坡或能爬泥滩(3-5公里)”。“要作为登陆后之桥头堡,为对付小艇和登陆后的掩护,(艇上)装14.5(毫米)机枪。”“要有艇的导航设备,防止放单,最好由飞机来导航,操纵性一定要好,艇机动灵活,也可考虑123K(鱼雷快艇)导航”。“这艇也可精神作战,艇声音大,敌人可能以为飞机群。可以造成怪啸,重要部位可以用防弹尼龙防弹”……一项科研工作的开展必定有其研究背景和特定的原因,哈军工的每一项科研成果、每个共和国第一总是与国防需求密切相连。
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减轻我沿海军事压力,逼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军,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炮击金门战役。在这种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严峻形势下,能在渡海登岛作战中高速飞越敌方滩头阵地,载人抢滩登陆的气垫船,是注定要严格保密的,研制者自然不会为世人所知。然而,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终将铭记,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的那些哈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