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徐玉如院士逝世

胡锦涛专门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致唁电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朱镕基致唁电并送花圈

2012-03-02     浏览(350)     (0)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玉如因病逝世,享年70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领导人对徐玉如逝世表示哀悼,并送花圈。徐玉如生前致力于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告别仪式在哈尔滨举行,数百人前来吊唁。





本报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玉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17日上午11时53分不幸逝世,享年70岁。2月21日清晨,徐玉如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东华苑德政厅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致唁电,对徐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并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分别致唁电对徐玉如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了花圈。
哈军工老院长刘居英将军发来唁电并送了花圈。中央部委、地方各级领导也以多种形式向徐玉如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
发来唁电和送花圈的中央部委领导有:工信部部长苗圩,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务院参事室原主任徐志坚。吉炳轩、王宪魁、杜家毫、徐泽洲、程幼东、孙尧、林铎、宋希斌等省市领导也发来唁电和送来花圈。
中组部、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中央部委单位,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委、市人民政府等省市机关单位,总装备部、海军装备部等军方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20余家行业院所、企业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余家兄弟院校发来唁电和送来花圈。
上午7:30,告别仪式正式开始,校长刘志刚主持仪式。场内凝重肃穆,为海洋事业拼搏奋斗一生的徐玉如院士静静地安卧于鲜花之中,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哀乐声中,前来吊唁的各级领导,徐院士生前友好、同事、学生数百人缓步走向徐玉如院士的遗体前,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与他们最亲爱的同志、最挚爱的朋友、最敬爱的师长做最后的告别。
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工信部代表、人教司副司长尹卫军,孙尧、朱典明、董浩、张永洲、赵敏、聂云凌、张丽欣、张显友等省、市领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方代表、兄弟院校等单位领导、代表;我校全体在校校领导、校长助理,廖振鹏院士,邓三瑞、黄绍、马绍祥等部分原校领导,以及学校各院系部处领导和同志,徐玉如院士的亲属、学生及生前友好等。
校党委书记谷焕民致告别词。他说,徐玉如同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一生,是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不断创造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重大损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在徐玉如院士住院治疗和休养期间,各级领导多次到医院和家中看望,并指示全力以赴进行治疗。徐院士逝世后,学校领导多次前往徐院士家中,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徐玉如院士生于1942年7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汉族。1961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学习,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徐玉如院士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技术研究40余年,在潜水器总体、船舶操纵与动力定位、水下智能机器人、微小型水下无人航行器等技术领域的系统集成、水动力分析、总体设计和动态仿真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多项填补空白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