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刘志刚率团访欧

2011-10-28     浏览(114)     (0)

校长刘志刚率代表团走访英、法、奥等国的6所院校、研究机构,商讨合作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并会见海外师生。代表团与相关高校与机构就合作项目进行总结、探讨,并确定新合作领域与方向。各国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大学国际化是办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


本报讯 (迟淼) 校长刘志刚日前率船舶学院、核学院、国际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代表团一行6人,走访了英、法、奥等国的6所院校、研究机构,商讨合作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并会见了我校海外师生,收获颇丰。
代表团先后访问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英国劳氏基金会、英国伦敦大学院、法国南特矿业大学、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常驻原子能机构代表团等高校与机构,与有关部门就合作项目进行总结、探讨。
在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SU),双方就目前“2+2”合作项目要作为品牌长期坚持达成共识。双方均希望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增进实质交流与合作。代表团与该校船舶与轮机工程系合作会谈,了解彼此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科研情况后,双方达成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共识。
在参访劳氏教育基金会过程中,基金会主任米歇尔·富兰克林就劳氏教育基金会职能、工作目标、工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双方还就核能项目、核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刘志刚表示,我校愿意在劳氏基金的平台下,与有关国际大学核专业合作共同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保证核安全开展研究工作。
在伦敦大学院,代表团应邀会见伦敦大学院前副校长。双方就大学学科管理、科研合作等方面交换意见,并探讨了船舶专业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代表团访问法国国立南特矿业学院时,双方举行了两校核专业人才培养(双学位)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并就下一步合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确定了首批学生派出时间、语言培训等事宜。
代表团应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部亚太司的邀请对其参访,亚太司官员分别介绍了国际合作部负责的技术合作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超级合作项目CPR4032的情况。刘志刚向亚太司介绍了学校情况,其提出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建立“核专业人才培训中心”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设想,获得对方肯定。
此外,代表团还访问了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并就具体工作进行了探讨。
目前,各国高校都已充分认识到大学国际化是办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通过此次访问,我校进一步密切了与相关院校和机构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已有领域的合作,确定了新的合作领域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