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绍兴文理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报》

推动文化建设的切实贡献———评《绍兴水利文化丛书》

2012-02-25     浏览(83)     (0)




  众所周知,绍兴地处长三角洲南翼,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以“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人才渊薮”闻名世界;绍兴水利文化是绍兴文化传统中最基础、最主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文化大发展,而人类生存所需水环境面临威胁不断增大的现实背景下,编撰出版《绍兴水利文化丛书》,对绍兴水利文化遗产进行新的总结,古为今用推动以水利事业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我市文化大省文化强市建设作出切实贡献,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本丛书包含《鉴湖史》、《绍兴治水人物》、《绍兴水利诗选》三部著作,既各自独立,自具特色,又紧密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鉴湖史》对绍兴水利文化的核心———鉴湖的开发利用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学术特色鲜明:第一,考察内容系统全面,从史前海进海退一直到现代鉴湖的整治、保护,皆在论述之列,内容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第二,考察既反映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自具手眼,发前人未发之覆,如关于马臻冤案的政治原因分析和元稹对绍兴的贡献判断等等,揭示了绍兴水利史上一系列悬案的真相所在,提供了迄今最富学术深度的鉴湖史知识理论体系。第三,考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鉴湖治理经验做出新的总结,超越了此前有关专著的视野,既富有时代意义,又对国内其他地域的水利开发具有启迪价值。
  《绍兴治水人物》对绍兴水利文化的主体———历代治水功臣的水利业绩进行或详实具体或言简意赅的全面记载。其主要特色表现在:作者打破按时代先后论列的一般体例,根据各治水人物在绍兴水利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之不同,把几千年的治水人物分为“治水之祖”、“治水功臣”、“贤守名牧”、“乡宦缙绅”、“僧尼平民”等五组;根据各组人物重要性的不同,业绩叙述的繁简程度亦迥然有别。这既可以避免与《鉴湖史》有关内容的雷同,又能突出各治水功臣的治水思想和历史地位,十分便利于现代研究者对古代水利文化遗产的继承接受。
  《绍兴水利诗选》对绍兴水利文化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纯文化”成分———绍兴水利文学(诗歌)遗产进行了相当全面的清理。作者从浩如烟海的相关诗歌总集和别集中遴选出156首诗作,时间跨度超过两千五百多年,有些又系绍兴治水功臣的诗作,可以说,从“诗以存史”的角度具体而微地展示出历代绍兴水利风貌、水利建设成就以及水利人物的风采神韵,从内容构成上对《鉴湖史》、《绍兴治水人物》两书题材的重要补充;又因不少作者都属绍兴境外诗人,这些作品亦充分反映历代绍兴水利建设成就在全国的影响。更加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在对诗意的点评阐释中,还用简明生动、饶富情趣的语言揭示了其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如称季本《三江应宿闸》“处处体现民本思想”,治水功臣汤绍恩《马太守庙》是“关爱百姓恪尽职守的水利专家”的“ 慧 眼 ”所在,包含“对历史上昏庸统治者的抨击”云云 。 此外,《绍兴水利诗选》按照四大板块组合各时代作品,既体现出结构上的匠心,又通过反映绍兴水利文学遗产的整体性进一步确保了这套丛书的整体性。
  (潘承玉,《绍兴水利文化丛书》编委会专家组成员)